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243章 距离你!就剩0.14秒的距离
第(1/3)页
第2432章 距离你!就剩0.14秒的距离
青唐城。
最终成绩——
谢文君13.04。
张红林13.47。
范姜13.50。
……
也就是说。
张红林也因为这一场成绩直接达标了。
只不过现在的比赛意味着你达标了,也不能稳稳的拿下晋级名额。
还是要看最后有多少达标选手才行。
这也是新制度改变带来的变化。
不过。
可以看得出来,张红林能够直接达标也很开心。起码意味着她有机会踏上鸟巢,不是吗?
对比那些连机会都没有的人。
已经很好了。
然后到了女子200米。
女子200米方面。
其实能看的也就是陈娟和韦勇丽。
其余的人可以说连达标的可能都没有。
这真不是看不起其余人。
23秒20。
几个人能做到?
别说国内。
整个亚洲。
能够达标这个成绩的人。
都没几个。
在原本时间线上,咱们国家最快的也就是韦勇丽23秒39。
就这成绩距离23秒20差了大概还有4个档次。
即便是放眼全亚洲来看。
能够直接达标的人员只有三个。
一个是维克托里亚·扎伊比基纳。
她的最好成绩是22秒77。
而且这一场的最好成绩接近1米的逆风。
可以说硬实力还能往前提高一些。
如果说这个92年的选手,还让你觉得亚洲还有这样的选手……
排在第二的更是夸张。
起码在2015年的时候看这个成绩。
相当夸张。
因为这名选手她是98年的人。
也就是说。
她还得再过四年才年满20岁。
现在才16岁呢。
这家伙就能跑出23秒03的成绩。
这个选手的名字叫做,萨尔瓦·伊德·纳瑟,巴林选手。
而且她最擅长的竟然还是400米。
200米指的是兼项。
第3个人就是小日子的选手,福岛千里。
她今年的最好成绩是23秒11。
也在达标线之内。
是的,你没听错,全亚洲在原本的时间线上只有三个人能够到这个达标线以内。
所以。
你可以看到亚洲200米在世界舞台上的弱势。
好在这个时间线上,陈娟和韦勇丽都纷纷破局成功,她俩的成绩都在23秒以内。
自然可以轻松晋级,拿到晋级资格。
因此这一场200米的选拔赛对于她们来说根本就没有选拔的意义。
因为国内的标准是这样,即便是有选拔赛,即便是你选拔赛能够获胜,但是因为国际田联有标准,你无法达标的话,那还是只能让达标的选手去。
所以。
为了不出现这么尴尬的情况。
还是在合理的一年范围内尽量达标比较好。
否则的话,即便是你赢了了选拔赛。
你也没有参加大赛的资格。
最终200米,进入决赛的名单为——
陈娟,韦勇丽,孔令薇,袁奇奇,葛曼奇,梁晓静,林慧君,王宣,程冲。
你可以看见,不仅仅是女子100米。
现在200米的方面。
又过了两年。
莫斯科之后又是两年过去。
之前那些小丫头又再次成长。
一个一个都进入了,开始挑大梁的年纪。
即便是比较年轻的葛曼奇和梁晓静。
前者已经到了17岁半。
梁晓静更是已经在几个月前年满18。
那她们开始出一些成绩也很正常了。
毕竟在原本的时间线上。
梁晓静。
200米。
就是全国第三。
在莫斯科的时候,两个人还是16岁的小姑娘。
现在就已经成年了。
这也就是时间的力量。
尤其是在年轻人的身上。
两年的时光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可能没有多少变化。但是对于未成年人来说……
两年可能就直接从一个女孩儿彻底变成了成年人。
起码在身体的发育上开始进入成年的阶段。
开始逐步进入成年的巅峰。
这两年这些人都把国内的舞台给杀烂了。
其余的国内传统系选手和她们根本就不在一个维度上。
陈娟和韦勇丽通常是要出去跑钻石联赛。
那么其余的一些小家伙就负责跑洲际比赛和国内的比赛。
这简直是把其余的选手跑得哭爹喊娘。
尤其是在国内比赛的时候。
这些人虽然年纪小。
跑起来那叫一个不讲武德。
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尊老爱幼。
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论资排辈。
就是往里搞。
就是往死里冲。
跑的那些国内的选手,看到这些小屁孩儿,私下里都要吐槽一句——
真是一群活土匪。
完全不讲情面呀。
其实这是废话,人家又不是和你一个体系培养出来的人和你讲什么情面?
用葛曼奇在接受采访时候说过的话。
我和她又不认识。
留什么情呢?
没什么情面可讲啊。
这话。
真是实在。
太实在了。
“好了,因为这200米的比赛即将开始,我们可以看到一群熟悉的生意,已经走上了比赛场地。”
“当年在莫斯科的小姑娘们已经渐渐的都成长了起来,她们在国内的战绩这几年相当的彪悍。”
“我估计她们也很迫切,想要用一场国际的大比赛来证明自己。”
“来宣告自己,她们已经长大了。”
“好了,分组情况已经出来了。”杨剑看着导播提示道:
“第1道程冲。”
“第2道王宣。”
“第3道梁晓静。”
“第4道陈娟。”
“第5道韦勇丽。”
“第6道葛曼奇。”
“第7道孔令薇。”
“第8道袁奇奇。”
“第9道林慧君。”
“一共8位选手看看她们能否争取在这最后的大赛期间达标,或者是跑出更好的成绩,让自己在达标线里更稳定,拿到参赛资格的可能性更大。”
“这一枪非常重要,尤其是那些差点就达标了选手。”
“准备了一个特别好的达标机会。”
“如果能在这场比赛达标,对于后面自己参加大赛也是大有好处。”
“多一个历练的机会。”
“希望我国的小将们可以抓住这个契机,争取这一枪更多的人进入23秒20的达标线。”
杨剑和李韬说完。
比赛就开始了。
“各就位”的指令穿透稀薄的空气,9名选手同时俯身,双手撑地的瞬间,陈娟的动作与其她人形成了鲜明反差。
传统选手的双臂伸直,掌心完全贴紧跑道,指尖朝前呈“平铺支撑”。
而陈娟的肘部刻意弯曲至120°,双手握拳,仅用指节触地,手背与跑道呈30°夹角——这就是她标志性的“曲臂起跑”。
通过缩短手臂支撑长度,将身体重心前移5厘米,为启动瞬间的爆发预留更短的发力距离。
现在人人都知道了。
这是她的标志性动作。
只见她的身体姿态像一头蓄势的猎豹,臀部抬至比肩线高2厘米的位置,双腿膝关节弯曲角度略大于其她选手,前腿膝盖几乎贴近地面,后腿脚掌完全踩实起跑器踏板,脚踝紧绷如拉满的弓弦。
身旁的韦勇丽则保持着标准的“直臂起跑”,双臂伸直撑地,身体重心稍靠后,试图以“稳启动”应对高原可能带来的发力迟滞。
第五道的梁晓静双手间距略宽于肩,掌心贴地时指缝微微张开。
这是她习惯的“宽距支撑”,意在增强启动稳定性。
孔令薇是典型的“紧凑式直臂起跑”,双臂伸直但间距窄于肩宽,手肘绷得笔直,几乎没有弯曲余地,身体重心压得极低,肩膀快贴近地面,后腿脚掌只踩住起跑器踏板的三分之二,这是她习惯的“短距离爆发”姿势,试图在启动瞬间靠爆发力抢占身位。
葛曼奇则是“自然式支撑”,双臂伸直撑地,掌心随意贴在跑道上,手指自然分开,没有刻意紧绷,身体姿态相对放松,臀部高度适中,双腿弯曲角度稍小,看起来更像是在适应赛道节奏,而非急于爆发。
第八道的袁奇奇采用“窄距直臂起跑”,双手间距刚好与肩同宽,手肘微带一丝弹性,没有完全锁死,她的头部偏向左侧,似乎在留意身旁的孔令薇,臀部抬得比梁晓静略高,前腿膝盖离地面约10厘米,启动前小腿肌肉微微颤动,在激活快肌纤维。
第九道的林慧君是“低重心直臂起跑”,肩膀压得比所有人都低,几乎要碰到跑道,双臂伸直撑地时掌心略微内扣,身体重心完全落在双臂与前腿之间,后腿膝盖弯曲角度极大,脚掌完全贴实踏板,显然是想靠低重心减少启动时的空气阻力。
程冲则是“保守型直臂起跑”。
双臂伸直撑地,动作标准却略显僵硬,掌心贴地时用力过猛,指节泛白,身体重心靠后,臀部与肩线齐平,前腿膝盖离地面较远,显然对高原启动的发力把控不足,想先稳过启动阶段再加速。
“预备——”
电子口令的声音落下。
赛场瞬间陷入安静。
陈娟的曲臂支撑开始出现细微变化,肘部弯曲角度缩小至110°,指节发力按压跑道,带动肩部微微下沉,整个上半身像被压缩的弹簧,随时准备弹射而出。
此时她的呼吸刻意放缓,每一次吸气都浅而短,避免胸腔过度扩张影响核心刚性。
韦勇丽的臀部微微颤动,这是她启动前的习惯动作,通过小腿肌肉的微颤激活快肌纤维。
梁晓静则死死盯着前方10米处的地面标记,试图用视觉聚焦稳定心神。
嘭————————
枪响的刹那。
陈娟的“曲臂起跑”优势瞬间爆发。
她的肘部以0.01秒的速度快速伸直,指节脱离地面的同时,后腿脚掌猛蹬起跑器,股四头肌的爆发力顺着曲臂支撑形成的“短力臂”瞬间传导至全身。
传统直臂起跑的力量传导需经过“手掌-小臂-大臂-肩部”的长路径,而曲臂起跑直接缩短了这一过程。
让爆发力输出延迟减少0.005秒。
她的身体几乎是“弹”出去的。
第一步就抢占了微弱优势,躯干前倾角度达到35°,远超其她选手的30°,像一道黑色闪电,瞬间撕开了起跑线上的僵局。
韦勇丽的启动同样迅速,直臂支撑带来的稳定让她的第一步步长精准,但爆发力传导的延迟让她比陈娟慢了0.01秒,起跑后瞬间落后半个脚掌的距离。
梁晓静的宽距支撑虽稳,却因高原空气稀薄,启动时的呼吸节奏出现微小紊乱,第一步落地时脚掌轻微滑动,步频稍显拖沓。
孔令薇和葛曼奇几乎同时启动,两人的直臂起跑动作标准,却缺乏陈娟曲臂带来的爆发冲劲,只能紧紧跟在第一梯队后方。
启动后3米,陈娟的曲臂优势进一步放大。她的手臂摆动方式与起跑动作形成完美衔接,曲臂起跑后,双臂自然保持90°弯曲摆动,无需像直臂起跑选手那样经历“直臂变曲臂”的调整过程,摆臂频率从一开始就稳定在高位。
她的摆臂轨迹紧贴身体两侧,前摆时拳头接近腰际,后摆时肘部不超过躯干中线,这种“紧凑摆臂”减少了高原空气阻力的影响,让每一次摆动都能高效带动身体前移。
入弯。
5米处,陈娟已领先韦勇丽几个个身位,梁晓静、孔令薇、葛曼奇紧随其后,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