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5_大明:我皇孙身份被朱元璋曝光了全文免费在线阅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455

第(2/3)页

淋漓!

        犹记得半个月之前,他信誓旦旦的在奉天殿夸下海口,说他兵部若是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以后对航海之事就此闭嘴!

        那时候蓝玉堂而皇之的在奉天殿说他兵部的人不行,不能航海,会死人的……

        这个乌鸦嘴!

        钟侍郎打了个冷颤,看完之后,心情复杂,久久难以平静!

        “.々混账!简直混账!”

        “蠢货!方齐这个蠢货!航海之前拍着胸脯子说他不会出纰漏!还说自己就在水上长大的!这才半个月就顶不住了!”

        “怎么死都行!抑郁死了!这真真……在打兵部的脸啊!”

        千挑万选,找了这么个天命之子,合着半个月就凉了!

        他兵部的老脸朝哪儿搁啊!

        这件事要是被蓝玉听到了,还不笑掉大牙!

        随即,他又拿起了奏报,定定地看着,像是在思索着什么,只是很明显的,脸色久久的一片惨然,眼眸里阴暗不明,好半响后,突的道:“走!走!去找茹尚书!快,快走!”

        说实话,他已经没脸去找茹太素,真的丢不起这个人啊!

        也不知道茹大人一把年纪了,能不能受得了这个刺激!

        眼看着兵部水涨船高,这么大的笑话闹出来了,茹大人晚节不保啊顶!

        没多时,钟侍郎就跑到了茹太素的值庐前,脸色蜡黄,嚎啕大叫:“茹尚书,茹尚书,出大事了!”茹太素此时在喝茶,刚祛了暑气,浑身自在。

        见得钟勖来了,只慵懒的抬了抬脸皮子,显得不耐烦,轻轻呷了口茶,他即将退休了,为人还是很讲佛性的,他淡淡道:“何事?”钟勖气喘吁吁的道:“出事了,出大事了。”

        年轻人就是沉不住气。尽管钟侍郎已经四十有三,在茹太素眼中……还是太年轻了。

        他微笑着道:“不急,慢慢说,天塌不下来嘛。”.

        吧

        </div>        453、接连的震惊!

        茹太素是个佛系的人,他今年比朱元璋小一岁,按道理来说,六十五岁的年纪已经是致士年纪了。

        不过皇爷还没挑中兵部尚书的继承人,乃至于茹太素今年还在兵部当值。

        不过六十五岁的年纪,早早已经适应了官场的生存法则,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让他掀起波澜的了。

        茹太素摇摇头,看了一眼兵部左侍郎钟勖,心中暗自叹口气,还是年轻啊!

        还是沉不住气。

        “慢慢说,钟大人,先喝口茶罢。”

        钟勖已经没脸喝茶了,两股颤颤的道:“茹大人,我说了,你要稳住心神啊!”

        茹太素却是笑了,捋了捋花白的胡须,淡淡的道:“这叫什么话?老夫自从二十六岁为官,如今已三十有九年,什么风雨没有经历过?当初北元余孽攻陕西,如此大的事,本官已经稳如老狗……哦,本官依旧不动如山,泰然自若,你且说说吧。”

        钟勖见茹太素如此淡定,心下也安定了下来,便学者茹尚书一般,淡然的脱口道:“方齐死了。”茹太素愣了愣。

        方齐,这个名字似乎有些耳熟啊。

        钟勖知道,茹太素可能记不清方齐了,毕竟方齐左右不过只是个六品员外郎,在茹尚书这种高官眼中,这种小鱼小虾记不起来也正常。他提醒道:“下西洋试航的那个。”

        茹太素淡淡端着茶盏,微微摇头吹口气,道:“原来是他啊!”噗!

        茹太素突然将滚烫的茶水猛地吐出来,震惊的看着钟勖,道:“你方才说什么?”钟勖道:“方齐死了。”

        茹太素猛地瞪大眼睛:“怎么可能?!”

        “好端端的人,才出去半个月,怎么就死了?”

        沉默,只觉手中握着的茶杯在晃动,有些口干舌燥,想低头去喝茶,却发掘手有些拿不稳了。

        人死了就死了,一个六品官而已,死了还有下面的人补缺,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可是当初自己在奉天殿言之凿凿的对蓝玉,对百官,对皇上下过保证。

        说他兵部航行一定不会出纰漏!

        那个时候,蓝玉还诅咒说兵部会死人,说实在的,当时茹太素将蓝玉狠狠喷了一顿!

        这群淮西武人实在口无遮拦粗鄙之极。

        他们欺辱别的衙门就算了,欺负兵部,他第一个不答应!

        可现在……就很打脸啊!

        前后才出去不过半个月时间,兵部员外郎死了,船队搁置了,耽误了时间,耽误了金钱。

        不知道皇上知道了,会不会雷霆大怒。

        茹太素终于坐不住了,呆呆的看着外面的晨光,嘶哑的道:“今天……是不是要开朝?”钟勖嘴角抽了抽:“是啊!茹大人。”茹太素:“”

        他想站起来,却发现腿脚有些颤抖,这么大的事,要是隐瞒,那就是欺上瞒下,是死罪啊!

        这……遮掩都没得办法。

        真是日了那方齐的亲娘!

        “走,走吧,速去请罪,兵部……脸丢完了!”

        茹太素仿佛苍老了许多,钟勖的面颊也有些不好看,搀着茹太素道:“老尚书,您慢点。”

        同一时间,户部。

        当初的两匹快马,一匹去了工部,另一批则是从交趾来的,此时正在(bdee)户部。

        户部侍郎傅友文听说交趾的上半年财政统计出来了,也没多重视,接过奏疏之后,自己也无暇多看什么,直接命人将奏疏送去度支司。

        一切做完之后,他也背着手,整理了衣衫,准备去开赴朝会。

        谨身殿内,朱元璋正在更换常服。

        因为不是朔望朝参的大朝会,一般来说,皇帝上朝都只随意穿一件常服。

        朱元璋看着默默站在一旁的郑和,开口道:“你家爷要行冠礼了,下个月初六。”郑和愣了愣,却也不知道皇爷什么意思。

        朱元璋继续道:“你去找到十二监、四司、八局的衙门,于武英殿设宴前准备。”想了想,朱元璋随口道:“届时你家爷会过来。”郑和身子一僵,顿时心如激雷!

        皇爷这意思,下个月初六……就要将爷接到宫里啊!!!

        朱元璋继续道:“再去一趟东宫,提前通知他们宴会的时间,让老三将东宫主宫殿腾出位来……”沉默了一下,朱元璋目光如炬,大喝道:“准备迎接咱大孙……回家!”郑和心中激颤,“奴婢……奴婢遵旨!”

        朱元璋乜他一眼,便在绯红蟒袍锦衣卫力士的陪同下,径直朝奉天殿而去。

        奉天殿的气氛有些古怪。

        等朱元璋到来,山呼万岁声响起。

        还没等太监唱礼。

        茹太素便径直走出来,吧嗒就跪下了。

        文武两次的百官震惊的看着茹太素,眼中写满了不解。

        茹尚书一把年纪了,怎么上来行这么大礼?朱元璋蹙眉,沉声道:“你做啥?”

        茹太素面色惨然,道:“皇上,出大事了,微臣忝为兵部尚书,上任以来,尸位素餐,如老狗一般,只知残喘,非但没有报的上位恩遇,却……却引发了巨大的灾难,这是下官的疏失……”

        朱元璋心中咯噔一下:“不要说废话!”

        老爷子素来不喜欢茹太素这说废话的性子,什么话都能洋洋洒洒说一大堆,却从说不到正题上。茹太素面颊泛白,凄惨的道:“兵部员外郎……咱大明出海的兵部官……抑郁死在海上了。”此言一出,一片寂静!

        奉天殿安静的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死死的将目光盯向茹太素!

        朱元璋微微有些沉默,如虎一般的双目,盯着跪在地上的茹太素。

        威压的目光在茹太素头顶盘旋,吓的茹太素冷汗涔涔,连抬头的勇气都没有。

        咯噔!

        似乎想起什么,老爷子心中猛地又是一颤。

        人抑郁死了,这已经令朱元璋足够震惊了。

        开始的时候,所有人都认为只是出个海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

        谁不能去?

        可现在,活生生的人,居然在大海上抑郁而死……朱元璋忽然想起朱怀的话,双目布满了震惊!

        真被那小子说中了!这大海,果真不是什么人都能征服的!

        实际在大海上,不单单要面对孤独、寂寞,更要面对许多未知的凶险,十五天,航行在一望无际的海面,暴风、暴雨、海浪……等等各种自然灾害,都会成为压垮人心里防线的稻草。

        没有绝对的信念,人类在面对自然的时候,渺小的如一粒尘埃!

        为什么后世提起航海史,总会浓装墨彩的提到郑和?

        因为在十五世纪初期,能征服大海,本身就是一件十分伟大的事!

        随着科技的进步,或许后人不会感觉什么,但在伟大的古人面前,郑和七下西洋,本身就是航海史上的奇迹。

        因为自郑和之后,再过足足百年,西方人才开始开启航海时代。

        兵部侍郎钟勖此时也站不住了,急忙出列跪在茹太素身旁,道:“皇上,微臣知罪,请皇上责罚!”

        朱元璋依旧沉默不语。

        这时,蓝玉也出列,道:“咱就说,你们兵部的人不行,出去也会死了人,你们不信,一意孤行。”“这下好了吧?”

        “十五天的时间浪费了。”

        “浪费的不仅仅是时间,海上过的哪一天不是在耗费大明的财政?”“现在航海搁置了,咋办?这些损失咋办?”

        茹太素面色有些幽怨,可现在也只能任凭蓝玉数落着。

        言语一变,蓝玉抬头,对朱元璋道:“启奏皇上,兵部员外郎之死,本身对大明来说就是损失。”“国朝培养人才不易,臣认为不能在让官吏冒险。”“臣祈求,从宫中派遣太监接替航海重任!”朱元璋沉默的盯着蓝玉。他现在全部都明白了。

        朱怀那臭小子!

        原来在这等着呐!

        果然,事情的最终走向,居然被那小子把控的死死的。

        从推进航海的时候,他就不止一次提过让郑和下西洋。

        快一年的时间,他一直在推动这件事。

        然而现在,他做到了!

        朱元璋到现在都还感觉有些梦幻。

        能造就今天这种结果,借着蓝玉口中说出让太监航海,而又不让百官有任何反对意见。

        他做到了!

        朱元璋现在细细思考,都有些不寒而栗。

        这小子,又不显山不漏水的完成了一件大事!

        非但如此,还算计到了大明百官!

        不得了呀不得了!

        你爷爷在十八岁的时候,可真没你这两下子!

        好小子!爷爷越来越欣赏你了!

        朱元璋叹息道:“你兵部宜尽快给方员外郎吊丧,户部拨一部分俸禄给方员外。”茹太素和钟勖忍不住感激谢皇恩。

        朱元璋又道:“蓝玉说要派太监出海,你们可还有什么意见吗?”

        这下子,谁还敢去航海?能混到在这里的,谁不爱惜自己的羽毛,万一哪个官吏去了,又死了,这怎么对人家家属交待?

        于是乎,朝廷的意见从没有今日那么统一,几乎每一个人都下意识的开口,附和蓝玉!

        蓝玉看着朝堂的这一幕,心里也在狂跳!

        臭小子……你真牛!.        454、交趾税收,群臣震惊!

        朝堂正在开着朝会。

        户部也在紧锣密鼓的核算上半年财政税收。

        度支司员外郎王文昨天下午喝了许多酒,将户部司员外郎黄迁送去了交趾。

        今天来度支司当值有些晚了。

        刚进入度支司值庐内,就有吏目道:“王大人,交趾的税收送上来了。”

        王文莞尔一笑,一身轻松的道:“真是令人头大的地方,背后站着人,腰杆子就是挺的直!”“别的布政司早早就将赋税送来了,唯独他交趾是个另类。”

        王文刚想翻阅交趾的财政税收,似乎想起什么随口问吏目道:“对了,上半年的赋税最多的是哪几个布政司?”负责统计的吏目道:“回大人,湖广的上半年田赋税收屈居第一,折算成白银,高达三十~二万又五十余。”

        有明一代的税收都难以统计,因为收上来的都是稻、麦、丝、绢等实物,所以换算成白银,还要根据各地方的物价一。

        湖广一直是大明的粮食大省,素有湖广丰,天下足的美誉-在外。

        意思是,只要湖广承宣布政使司的粮食丰足,天下的粮食也就不愁。

        王文点点头,喃喃道:“三十二万两,吾,比起下半年翻了倍,不错。”

        洪武二十四年,因雪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下半年的财政税收萎靡到了极点。

        负责统计的吏目继续道:“接下来便是浙江布政司,田赋税收折合白银有二十七万余两。”王文听的连连点头,十四个布政司,加上直隶南京府,大明上半年的税收已经高达两百万两。

        他知道,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因为去年雪灾的原因,导致去年下半年的赋税累加到今年。

        实际应该只有一百万两出头,基本上和往年保持平衡。

        他听完之后,这才微微翻开交趾布政司的文书。

        只是看到总目,王文便立刻呆怔住了。

        他使劲揉了揉眼睛,再次定睛望去,见总目的数字依旧没变。

        他抬头看了一眼吏目,再次低头看手中文书,又抬头看吏目。

        那吏目不知道王员外郎这是什么意思,战战兢兢的道:“王大人,怎么了?”王文突然冷不丁道:“你觉得交趾布政司的税收应该有多少?”吏目负责统计税收工作,对各地的情况都有个判断。

        交趾靠近云贵,往年云贵能交上来的税,能有五万余两白银就谢天谢地了。他见王文一脸不可置信的样子,想了想,便大胆猜测道:“四万?”王文道:“十二万三千六百九十两又八分六厘!”

        吏目唰的一愣,颤颤的笑着,“王大人,别……别说笑啊。”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