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457来自红海的高贵材料_十九世纪就医指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61章 457来自红海的高贵材料

第(1/3)页

第461章  457.来自红海的高贵材料

兰德雷斯的职业生涯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求学期,从大学入学到博士毕业后两年。

当时他算是杜邦伊特朗手里最有才华的弟子,还没毕业就成了老师的一助参与了大量手术。但他的想法特别怪异,总是和这位临近退休的老头子作对,觉得他的手术术式过于呆板,术后效果也不怎么样。

他的经典言论包括但不限于“老师太保守了,外科需要摆脱桎梏,需要猛烈地创新”、“老师太激进了,外科的重要性不在于切,而是修和补”、“外科是医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不该到处露脸来展现自己的重要性”、“杜邦伊特朗老师的很多手术都是多余的”、“老师不该为了手术而手术”.

1835年1月,兰德雷斯被杜邦伊特朗逐出了主宫医院。

1835年3月,杜邦伊特朗头痛欲裂,疑似中风,推掉了所有职务回家修养。1835年9月,因严重肺炎,巴黎最后一位公认的外科皇帝与世长辞。

杜邦伊特朗的死开启了兰德雷斯外科生涯的第二阶段,也是最平淡的阶段。

当年老师的人脉遍布法国,即使去世许久,兰德雷斯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能摆脱这位老师的控制,大医院都不愿接受这位刺儿头。他在巴黎不少小医院待过,40年代巴黎不太平,他又去乡下生活了一段时间。

乡村外科几乎等同于白纸,为了糊口,兰德雷斯做过许多杂七杂八的工作,包括屠夫、伐木工、鞋匠、矿工、电报翻译员、图书管理员。就这段时间,他迷上了东方文化,尤其是复杂多变但又蕴含着某种特殊规律的东方文字。

当然,兰德雷斯的主业依然是外科医生,他帮许多人做过手术,只是没有主宫医院那么频繁罢了。

直到克里米亚战争爆发,迎来了他的第三个阶段。

他响应拿三皇帝的号召,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巴黎,随军参加了克里米亚战争。

当时麻醉已经开始在欧洲大陆普及,但手术远没有做到该有的精细化。火器的巨大破坏力经常造成开放性骨折,放任不管就是“出血+感染+死亡”的经典三步走。

过了数百年,马车变成了火车,人力畜力变成了机械动力,简单的止疼变成了麻醉,而截肢依然是截肢,依然是军队外科的首选。

外科医生没办法在没有消毒的情况下处理子弹和碎片产生的复杂创口,越处理越复杂,预后也就越差。兜兜转转,他们依然选用数百年前的办法,靠截肢来将复杂创口改变为易于处理的简单创口,当然也包括兰德雷斯。

这样做虽然仍有数不清的术后感染,但死亡率还是大大降低了。

战争的三年把兰德雷斯的手术技巧锻炼得炉火纯青,没有人能否认他的外科技术。1856年的冬天,兰德雷斯被塞迪约接回主宫医院担任自己的副手。可惜没过几年,他又一次地泯然众生,辞职离开了医院。

当时费加罗报对他的评价是:他就仿佛高速行驶了中被突然抽走了煤炭的蒸汽机,在主宫医院这条铁轨上滑行了四年终于停了下来,现在就和冰冷的死物没什么两样。

离开主宫医院,他又回到了原来的乡村,回到了原来的生活。此时的兰德雷斯已经四十多岁,以为自己的人生一眼到头也就这样,平平淡淡收尾也挺好。

谁知七年后,塞迪约再次敲开他家的房门。

兰德雷斯从没做过开颅手术,仅有的一点经验也是杜邦伊特朗老师做教学手术时残留下的。

当时病人有死在手术台上的,也有死在术后病房里的,他所谓的手术创新、杜邦伊特朗所谓的外科医学的光辉,都被死神随意地丢在了沾满鲜血的烂泥地里,临走前还不忘碾上几脚。

所以当听说有个年轻人将一根管子轻松插进了谢巴斯托的脑子里,成功完成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