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61章 经略何方朝堂论(八)
第(2/3)页
想过,从秦汉以来,历朝历代想要做成此事的人不知凡几,但是最终能够做成的却并没有人。东汉定都洛阳,北依邙山、黄河。三国曹魏代汉,依旧以洛阳为都,但曹魏的基地是河内邺城。从洛阳到邺城,最方便就是在孟津渡河。曹氏家族往返洛阳邺城之间很频繁,黄河在孟津一带,水流湍急,时有险恶风波,不小心就容易造成渡船倾覆,十分危险。
曹丕令尚书仆射杜畿在孟津渡架建一个浮桥以便两边人员的来往。杜畿领命后,兢兢业业构造好了大型的御楼驳船,在陶河试航时,遇上大风沉没,杜畿不幸落水淹死,“受诏作御楼船,于淘河试船,遇风没。”
而杜畿的孙子杜预担任河南尹的时候,为了解决洛阳与河内的交通问题,提出在河阳孟津渡口建桥。但大臣们都认为,“殷都河内,周都洛,二代夹河建都,不立桥也。”杜预力排众议,得到晋武帝司马炎的首肯。而杜预所修建的这个桥,也是浮桥,历代在黄河上所营建的,也都是浮桥,在这种情况之下潘季驯想要在黄河上修筑拱桥,其难度可想而知了。
所以工部并不赞同潘季驯的主张,工部认为京广直道仍旧应该采取和之前两京直道一样的浮桥或者渡口的方案,工部认为这样更加稳妥,内阁也认为在黄河上修建桥梁确实是闻所未闻的事情,而且修建桥梁耗资巨大,所用的钱粮也绝对不少,还是原来的浮桥或者渡口方案更加稳妥。
但是朱载坖显然不是这么想的,桥梁显然比浮桥和更加便捷,虽然大明没有在黄河这样的大江大河上修建过桥梁,但是大明也已经在很多河流上修建了桥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朱载坖认为,大明现在的技术水平可以尝试在黄河上修筑桥梁了,朱载坖决定支持潘季驯的主张,同时召潘季驯入京陛见,在修建黄河大桥之前,肯定是先在其他地方修建桥梁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