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7章 盐利岂能轻易让(六)_隆庆中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97章 盐利岂能轻易让(六)

第(1/3)页

朱载坖问道:“王司农,朕这样处断,还算公允吧?”

王国光赶紧说道:“圣明无过陛下!”

对于王国光来说,这样的结果还算是比较满意的,解盐行盐地域的减少这是不可避免的,解盐本身的产量减少,各种天灾的影响,长芦、灵州盐的强势崛起,这些都对解盐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现在长芦盐场已经成为北方最大的盐场,灵州盐也产量急剧增加。

据总理盐政庞尚鹏奏报,与解盐屡屡遭灾,产量减少形成对应的是,灵州盐的产量反而是步步攀升,灵州大盐池每年增加额课  15000  引  ,并旧课  26332引  ,小盐池增加额课  30000  引  ,并旧33150  引  ,共  59352引  ,较之前增加  45000  引,现在灵州盐场每年可产食盐四千七百万斤,这么庞大的产量,当然需要相应的市场了。

灵州盐场的额课不断增加  ,而行盐地方却被限制在平凉  、庆  阳  、巩昌等人口稀少之地  ,灵州池盐出现了患于难售  ,而不患于难捞的情形,而食盐产量远远超出了官府规定的行盐区域的消费能力。灵州盐场的行盐地域又和解盐毗邻,在现在解盐减产的情况下,必然侵夺原本属于解盐的行盐区域。

这点庞尚鹏和王国光是很清楚的,也就是说,解盐这次不仅要失去河南的部分行盐区域,陕西的部分行盐区域也要丧失,自隆庆四年以来,官府虽数次明确厘清灵盐的行盐区域  ,禁止灵盐在解盐行盐地方销售  ,但灵盐的行盐区域并未固定  ,变化较为频繁。为解决灵盐销售的问题  ,灵盐初期主要采取暂借解盐行盐地方以销售灵盐  ,灵盐解盐兼行  ,但是现在解盐减产,再加上解盐质量变差,使得解盐很难和灵盐竞争。

灵盐的品质优于解盐  ,且价格便宜  ,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灵盐与解盐同为池盐  ,但就盐的品质而言  ,灵盐肯定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