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5章 南征北讨谋子孙(五)_隆庆中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45章 南征北讨谋子孙(五)

第(2/3)页

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重臣们当然也是很清楚这件事情,由朝廷刻印书籍,固然是好事,但是价格不菲,而且之前内府藏书,多是抄本,因为皇家书籍,自然是不惜工本的,现在通行的看法都是抄本好于刻本,尤其是所谓宋体刻本,被很多人所唾弃。

他们的理由是:这种字体死板、僵硬,毫无生气。甚至还有人曰其刻板拘谨,书体僵化,似“台阁体”的产物。更有甚者,认为自正德、嘉靖以降,刻本字体亦一变而为方体字,僵硬呆滞,劣者犹如枯柴,很不美观,到了隆庆朝,字体又一变而为横轻直重,颇类颜体字,其气派与嘉靖本又全不相似,认为这种书很低劣,不过朱载坖认为,先得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刻本虽然有各种不好的地方,但是能够大批量的印刷,有助于朝廷迅速普及各种书籍。

不过刻书需要大量的工匠,而在大明,刻书最繁盛的是在南直和福建等处,这里工匠众多,刻书业繁盛,京师也有大量的刻字工匠,不过在朝廷各衙门和民间广泛存在,之前朝廷虽然成立了出版总署,在礼部的管理之下,但是更多的是一个管理机构,朝廷自身的刻印机构并不大,内廷和礼部都有相关的机构。

朱载坖在和内阁辅臣们商量了之后,决定在编撰隆庆百科全书的同时,扩充朝廷的刻印机构,刊刻本朝官修正式、大明律例集结等相关的书籍,为之后刊刻朝廷的各种文献做准备,朱载坖原本准备刊刻永乐大典,但是被重臣们所劝阻了,重臣们认为这种类书,部头实在是太大了,对于朝廷来说,耗费太大,现在朝廷要做的事情太多,刊刻永乐大典显然是不急之务,应当予以暂缓。

朱载坖认为,大明的刻书,多经史、小说、传奇等,但是对于技术类的书籍,鲜少刊刻,近年以来,随着朝廷开明法、明算两科,这两科的相关书籍也有所增加,不过还是以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