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71章 内修政体备边戎(七)
第(1/3)页
这些事情,在大明已经是官场的潜规则了,朱载坖很清楚,朝廷关注的重点,一般都在乡试和会试上,各种防范作弊的手段通常也都是用在乡试和会试上了,平心而论,大明在乡试和会试上尚且能够做到相对公平,朝廷对于乡试和会试也是非常重视的,毕竟作为朝廷的抡才大典,朝廷上下还有士林民间都是极为重视的,乡试、会试尚且能够做到相对公平。
但是科举选拔的最底层,县试、府试、院试却鲜少有人去关注,导致其中舞弊层出,各种方式进行舞弊,尤其是地方的富户和士绅,缙绅、富室子弟尽管不学无术,然可以凭借权势、财富,从一开始就比平民、贫寒子弟处于优势的地位。而选拔出来的生员就多是这些富户和士绅的子弟。
无论朝廷采取多么严格办法在乡试和会试当中杜绝舞弊,本质上就是在一帮关系户中选拔人才,能够选出什么好人来?况且朱载坖很清楚,即便是所谓号称组织严密,备受重视的乡试,也未必有多公正,仅就朱载坖所了解到的情况来说,顺天府和应天府的乡试由于受到朝廷的重视,每次都是由朝廷派遣翰林官去主持科举,相对还能够说的上比较公平,但是其他地方的科举,恐怕就很难说明的。
由于其他各省的的乡试主要是提督学政、巡按御史和巡抚等组织的,按照规定在乡试和会试中要有两名主考官,乡试要有四名同考官。而在实际操作中,地方官员政务缠身而且要避嫌,是不能参与乡试阅卷的,一般参与乡试阅卷的都是从地方州县抽调的教官,他们官卑职小,根本不敢违逆上官的意图,也就使得乡试远没有看起来那么公正。
尤其是在景泰以后,将内外帘官的权力都收归御史,原本内外帘官的职权在帘内、帘外划分明确,并且能够相互监督和制约以隔绝交通弊端。但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