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1章 部院新例事多端(二)_隆庆中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71章 部院新例事多端(二)

第(1/3)页

朱载坖首先督促朝廷迅速完成各个衙门的重组和新设,让朝廷行政进入状态,除此之外,朱载坖也将王世贞所拟定的大明公文新格式交付内阁和部院讨论,准备予以实施。

这次由王世贞就领导编制的大明公文格式,贯彻了唐代公文的简朴之风,杜绝冗滥,取法初唐,因为初唐时期虽然重视公文的文学性,但当时的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虞世南、孔颖达等人并不以文采见长,这些人除了公文之外也没有什么文学名篇流传下来;从武则天时期开始,公文开始文学化,文采风流但务实性较差,相对浮夸,盛唐有所好转;到了中晚唐由于多年科举制度,朝中各级官员往往文学水平较高,或者掌权者往往招募文学大家担任幕僚,公文也兼具务实性和文学性的特点。

朱载坖认为初唐公文平白朴实,才是大明公文所需要的,朱载坖在上谕中说道:““近来章奏,日趋浮泛,铺缀连读,徒烦至览。诸司奏章,不许繁词,第宜明白,开陈要旨,庶易省阅。凡有奏章,务在直陈其事,意尽而止,若仍信多繁词,且语涉肆慢,甚非人臣奏对之体。所司通行严禁,违者部院及科臣劾治之。”

对于大明官员动辄长篇大论,朱载坖也是极为厌恶的,所以在这次制定大明公文格式的过程中,朱载坖多次命令王世贞在拟定的格式中务必要删繁就简,省去浮辞,同时要求在公文中用数据和事实说话,而不是是似而非的言论,朝廷的公文应该是极为严肃和严谨的,不是秀文采的地方。

所以参照唐六典的规定:“凡都省掌举诸司之纲纪与其百僚之程式,以正邦理,以宣邦教。凡上之所以逮下,其制有六,曰:制、敕、册、令、教、符。凡下所以达上,其制亦有六,曰:表、状、奠、启、碟、辞。诸司自相质问,其制有三,日:关、刺、移。”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