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72章 部院新例事多端(三)
第(3/3)页
破解,也是对朱熹注释“民富,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独富”的呼应,特别是“上”、“下”与下文的“君之富藏于民者也”互为解释,并延伸出“君民一体”的微言大义。
而承题阐明与破题的因果关系,即民富和君富的关系,,推导出“欲足其用,先足其民”的结论。所以得出的结论是:“盖君之富,藏于民者也;民既富矣,君岂有独贫之理哉。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告哀公。”继续阐述破题的思维,分点论述和证明破题所言。
纵观王鏊全篇,破题以“君富源于民富”点明主旨,承题阐释财富依存关系,起讲至收结逐层论证轻赋节用、藏富于民的理念。文中通过闾阎积仓、田野丰饶等对仗句式,强调民生充裕则国家财用自足,呼应朱熹“民富则君不至独贫”的思想。其逻辑之严密、结构之严谨,即便是朱载坖也是赞叹不已的。
后面的八股分论百姓富足与朝廷足用的依存关系,最后推导出“大结”论断: “彻法之立,立本以为民。而国用之足,乃由于此,何必加赋以求富哉?”如此严密的逻辑结构,没有严密的逻辑思维怎能建构起来?这也就是八股文实际要考察的东西,对于经义道理,自然是要精通的,这是基础,而真正要想在科举中拔的头筹,需要的是严密的逻辑和演绎能力,这才是八股要考的重点,死记硬背对于科举来说只是基本功罢了,真正要想在科举中脱颖而出,死记硬背是绝对不行的。
王锡爵讲评完之后,朱载坖问道:“太子、太孙怎么看啊?”
朱翊釴赶紧说道:“陛下,王文恪此文,层次洗发,由浅入深;题义既毕,篇法亦完,可谓精当也!”
皇太孙也赶紧说道:“皇爷爷,此文可以算的上是微言大义了吧?”
朱载坖也不得不感叹,这些八股所选出的官员,确实有一些可取之处。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