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 1115章 李显平再掀波浪,钟书记自我革命
第(1/3)页
返回东原的汽车上,黑色的皇冠轿车在省道的柏油路面上平稳行驶。窗外是冬日萧瑟的景象,收割后的田野裸露着灰黄的泥土,远处光秃秃的树枝在寒风中微微晃动。市委副书记唐瑞林和东原商会会长周海英并排坐在后座。
唐瑞林身体微微后仰,靠在舒适的真皮座椅上,闭着眼睛,眉头微蹙,像是在养神,又像是在思考什么沉重的事情。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膝盖上轻轻点着,透着一股挥之不去的疲惫和失意。周海英坐在旁边,目光投向窗外飞速倒退的景色,心里也在盘算着事情。车厢内一时安静,只有引擎低沉的轰鸣声。
唐瑞林缓缓睁开眼睛,眼神有些空洞,似乎刚从思绪中抽离。他眉头微挑,语气平淡,带着一丝官场中人惯有的谨慎:“二嫂?二嫂是个什么关系的二嫂啊?”他侧过头,目光落在周海英脸上,仿佛对这个称谓本身有些陌生,也带着探究周海英提起此事的用意。
周海英连忙解释,语气带着一种“内部消息”的意味:“唐叔啊,我打听了一下,是李朝阳的二嫂。您忘了?邓晓阳的二嫂,就是俞淑清处长啊,现在还在市里搞督导呢。”他特意点出俞淑清的身份,想看看唐瑞林的反应。
唐瑞林“哦”了一声,脸上没什么表情变化,仿佛只是确认了一个无关紧要的信息。他淡然说道:“二嫂啊?严格意义上来讲,不算直系亲属吧,只能算是这个亲戚。”他顿了顿,仿佛随口一问,“什么生意啊?”语气依旧平淡,但周海英能感觉到他并非完全不感兴趣。
周海英对唐瑞林自然没有隐瞒的必要,便说道:“唐书记,是这样。平安县的王满江他们啊,搞了个建筑公司,想进军东洪市场,但打不开局面。这个……呃,自然把李朝阳县长作为最好的拉拢目标嘛。”他观察着唐瑞林的神色,继续说道,“但是李朝阳县长和他几个家属,都不愿意去掺和这些事。最后,王满江就找到了在平安县政府工作的李朝阳的二嫂,好像叫芳芳。这个芳芳呢,就以她父亲的名义入股了王满江的建筑公司。现在,他们公司承接的是东洪工业园区的几个项目。”他话锋一转,语气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玩味,“相当于李朝阳在东洪搞工业园,他的二嫂就从平安县拉着建筑队过去搞施工啊。也算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惠及家人嘛。”他刻意用了“惠及家人”这个词,想看看唐瑞林的态度。
唐瑞林听完,重新闭上眼睛,似乎在消化这些信息,又像是在权衡什么。他的手指在膝盖上停止了敲击,车内再次陷入短暂的沉默。过了片刻,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带着一种洞悉世事的清醒说道:“人家还是提防着的。既然是用芳芳父亲的名义,那和李朝阳县长本人,就更没什么直接关系了。”他话锋一转,目光虽然没有睁开,但语气却锐利起来,“不过海英啊,从这一点上,倒是更能印证你说过的那句话:当官,最终不都是为了发财吗?”周海英这句话,既是点破实质,也是在回应周海英之前可能流露过的类似观点。
周海英脸上立刻堆起笑容,带着恭维和一丝被理解的“欣慰”:“啊,书记啊,您真是明察秋毫啊!据田嘉明打探出来的消息,这个王满江也是费了很大力气,才找到这个芳芳。芳芳才同意以她父亲的名义入股。芳芳的父亲啊,是一个村支书,有些思路的。但是呢,合伙的生意不好干啊,现在闹得也很不愉快。呃,就是这个芳芳在东洪啊,并没有出上什么力,根本没给李朝阳县长打什么招呼。”
唐瑞林嘴角勾起一丝淡然的冷笑,鼻腔里似乎发出一声轻哼,带着一种“你太天真”的意味:“没出什么力?那不是废话吗?没出什么力的话,王满江能拿到东洪的项目?人家出力出在背后啊!这个什么芳芳的身份就是最好的“力”,无需她本人出面做什么啊。
周海英心里微微一怔。他之前确实只想到了芳芳没有直接出面打招呼,对唐瑞林所说的“背后出力”的深意,理解得还不够透彻。他顺着话头说道:“是这样呃,东洪这个市场啊,在各领域都还算是一片空白,大家都在抢。我们龙投建筑,与东投建筑,还有东洪本地的几家小建筑公司,矛盾很深啊。明面上都闹了几次不愉快了。谁都知道,现在的竞争就是,谁拿到项目越多,以后才有饭吃。所以田嘉明呢,也是想让他们跳出来,但是这个李朝阳,包括李朝阳的二嫂芳芳,一直啊,不肯表态。”
唐瑞林疑惑地问道,眼睛依旧闭着:“跳出来?什么意思啊?怎么跳出来啊?”他似乎对田嘉明的具体手段有些好奇。
周海英解释道:“是这样呃,田嘉明一直授意让东洪本地的流氓,再去找他们施工队的麻烦。按说这种情况下,李朝阳或者这个芳芳,就该托关系托到公安局来。但是非常奇怪,李朝阳好像不知道这件事一样。所以我怀疑这个芳芳啊,有可能是出来单干的,或者在李家说不上话。王满江自然不悦嘛!这样下去,肯定耽误工程的进度。”
唐瑞林这才扭过头,睁开眼睛看了看周海英,眼神带着一丝审视和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怎么现在的事情,斗争都这么激烈了吗?”唐瑞林似乎对商场上的这种“下绊子”手段有些感慨,或许也联想到了官场上的某些相似之处。
周海英语气肯定地说道:“那一行现在都不好干啊,书记啊,商场如战场嘛,是这样啊。我们这个都看准了建筑市场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周海英试图将话题引向更宏大的背景,以显示自己的眼光,“您想啊,包括东洪县那是百万人口的大县。现在住房啊,已经改革了,住房分配制度取消了,这个以后建设集资房、商品房都将成为现实。在一些改革比较彻底的地方,我们也注意到了,房子现在是可以买卖的。房子也成了一种商品。”
唐瑞林摆了摆手,打断周海英的话,语气带着明显的不认同和一丝根深蒂固的观念:“海英啊,扯远了啊。房子买卖只是个别地区搞的试点,这种试点是不可能全面推开的。保障住房,那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体现之一嘛。如果咱们社会主义国家连房子都不能分配了,都不能集资了,都需要买卖了,那土地性质怎么算?房屋性质怎么算?这些制度上的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周海英心里明白,唐瑞林长期在市委位置上,分管意识形态和党务、服务性质的工作,研究的都是宏观政策和务虚性的内容,对这些新的经济现象和政策走向可能不甚了解,或者基于立场不愿接受。他知道继续争辩下去没有意义,也达不到自己的目的,便不再坚持这个话题。
唐瑞林继续说道,将话题拉回他更关心的层面:“海英啊,我觉得呃,你的关注点,关注这个李朝阳的什么二嫂的父亲,搞个什么建筑公司,没有太大意义。”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带着一种提醒的意味,“最近新闻上一直在讲,领导干部子女禁止经商办企业的规定,马上就要到最后的退出期限了。1992年3月底前必须全部退出流通领域,这是省委刚下的死命令,这个想好没有啊。”
周海英这次笑了笑,笑容里带着一丝商人的圆滑和对某些规则的“看透”,回应道:“呃,书记,文件啊,多了去了。做生意这事,谁也管不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嘛。”他随即话锋一转,再次强调自己的核心观点,“我还是坚持一个观点,生意上大家都合作合作才能共赢。东原市场这么大,没有谁能够把东原市场全部做下去,全部兼并了,这是不可能的。”他话锋再次一转,眼神变得锐利起来,透着一股商人的算计和防备,“但是呢,如果不能合作呢,我们就要做好斗争的准备嘛。放长线钓大鱼。”他身体微微前倾,声音也压低了些,“其实东原的大买卖背后,多数都有领导干部的身影。我们和他们斗,是因为他们现在体量小,但是靠着家里的照顾,保不齐以后就做大了。现在他们没有能露出马脚,并不代表以后不会露出马脚嘛,我们总得提前准备啊。”
唐瑞林点了点头,似乎认可周海英的“忧患意识”。他沉默了片刻,仿佛在记忆中搜寻着什么,然后问道:“钟书记的儿子钟壮,据说在曹河县搞得也风生水起的。这次,曹河县国企塌方式腐败,有没有涉及到他呀?”
唐瑞林这看似随意一问,但眼神深处带着一丝探究,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他想知道钟毅这个市委书记,是否真的能完全置身事外。
唐瑞林此话一出,周海英心里立刻警觉起来。他知道这唐瑞林还是想给钟毅上点眼药。周海英自然不愿意得罪钟毅,自家父亲周鸿基对钟毅是极为信任的,而且这几年钟毅在东原的威信很高,自己没必要卷入这种是非。他马上说道:“啊,唐叔,这个事我还真的不太清楚。但我听说钟壮确实没有牵扯到国企上面。他儿子做的是农资生意嘛。”周海英也是想尽量把话说得模糊,撇清关系。
唐瑞林“哦”了一声,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嘲讽:“农资生意?农资生意就是专坑农民的钱嘛。”他随即举了个例子,“这个东洪县不是有一个叫毕瑞豪的,为此贩卖了不少的伪劣农资吗?”
周海英在这件事情上是得到过好处的,心里微微一紧,但脸上不动声色,含糊地回应了一句:“啊,这件事情这个毕瑞豪是已经处理完了的。东洪县委县政府态度也很坚决,让他们补发了一部分的农药。算是对农民有个补偿吧。”他轻描淡写,想把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