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 1134章 周海英致电省城,于伟正东洪递刀
第(2/3)页
英没有回头,只是夹着雪茄的手指微微抖了一下。以前总觉得于伟正来了,东原就是“自己人”的天下,一切都好办。现在他才真切感受到,权力的更迭和运作,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要冷酷。他用力摁灭了雪茄,那一点猩红的火星熄灭在昂贵的水晶烟灰缸里,如同他此刻的心情。
与此同时,东洪县政府大院,我在县政府小食堂匆匆扒了几口饭,心思却全然不在饭菜上。于伟正书记下午就要来的消息,像一块石头压在心头。饭后,张叔应该是空,我第一时间给市长张庆合拨了电话。
“张叔,是我,朝阳。”
“朝阳啊,听说了,伟正书记下午要去你那儿?”张叔的声音听起来很平静,带着长辈特有的沉稳。
“是,张叔。刚刚接到市委办通知。我这心里……有点没底。您看,书记刚到任第二天就直奔东洪,这信号……” 我斟酌着措辞。
张庆合在电话那头笑了笑:“朝阳,领导调研是好事,说明书记关注东洪,也关注你个人。沉住气,按部就班做好接待,把情况汇报清楚就行。别想太多,是好事。”
“张叔,我明白。就是……书记这次来的主题也没明确,我这汇报重点不好把握。总不能真让书记‘随便转转’吧?”我道出心中疑虑。
张庆合沉吟片刻,透露了一点信息:“上午市里开了个整治整改的专题会,书记在会上特别强调了平水河大桥和石油公司的问题,对情况他是掌握的,态度非常坚决,要求彻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我猜,他这趟去,很大可能是冲着平水河大桥和平稳解决石油公司划转的后续去的。这是省里都关注的重点难点,也是你们东洪绕不过去的坎。伟正书记的风格是快刀斩乱麻,你要在这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张叔的回答印证了我的猜测。挂断电话,我立刻让政府办主任韩俊把平水河大桥和平水河石油公司相关的所有材料,包括事故调查报告、责任认定、后续处理方案、工程修复进展、石油公司划转后的整合情况等等,全部整理好送过来。我没有红旗书记那种过目不忘的本事,只能临时抱佛脚,把关键数据和脉络再捋一遍,力求汇报时心中有数,言之有物。
刚翻开厚厚的卷宗,桌上的电话又响了。是晓阳。
“朝阳?听说于书记下午要去东洪?”晓阳的声音带着关切。
“你这市委大院的消息还不如我们县里快啊?通知早就到了。”我故意轻松地说,想缓解一下气氛。
“少贫!书记刚来,都是郭秘书长在直接服务,我刚在食堂吃饭听人议论才知道。怎么样?都准备好了吗?”晓阳的语气认真起来。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呗。书记来是关心,不来是放心。我们做好自己该做的。”我尽量显得轻松。
晓阳却没那么乐观:“三傻子,你别不当回事!这是新书记第一次外出调研,意义不一样!出不得半点岔子!郭秘书长那边……有没有特别交代什么?”
“交代了,说不要到县界迎。不过……该去还得去,这是规矩,也是对领导的尊重。真不去,怕反倒显得我们不懂规矩。”我无奈道。
晓阳叹了口气:“唉,这分寸确实难拿。我也帮不上你什么,郭秘书长现在直接服务书记,口风紧得很。谁也不知道于书记具体什么脾性。稳妥起见,去了总比不去好,挨骂总比失礼强……你自己把握吧。”正说着,办公室门外传来敲门声。
办公室主任韩俊推门进来,脸上带着惯常的沉稳,声音不高不低:“县长,时间差不多了,现在出发去县界,时间刚好。”
“好。”我应了一声,放下电话,心里那根弦绷得更紧了些。晓阳的提醒犹在耳边,新书记第一次调研,分量非同小可。我拿起搭在椅背上的藏青色呢子大衣穿上,对韩俊道:“走吧。”
县政府门口,两辆半新的桑塔纳已经发动。常务副县长曹伟兵、分管工业、交通和城建的副县长马立新、分管农业和水利的副县长黄修国,以及交通局局长杨凯,都已经等在车旁。看到我出来,曹伟兵脸上堆起笑容。”
我径直拉开副驾驶的门坐了进去:“挤一挤吧,轻车简从,就两辆车,伟兵、立新、修国,你们仨坐后面。”桑塔纳的后排空间有限,三个大男人挤进去,确实有些局促。曹伟兵和马立新体型都不算瘦,黄修国稍好,但也得侧着点身子。车子启动,引擎发出低沉的轰鸣,驶出县委大院,拐上了通往县界的东光公路。
车内气氛有些沉闷。曹伟兵清了清嗓子,试图活跃气氛:“县长,于书记这次第一站就来咱们东洪,这可是天大的面子啊!说明书记心里装着咱们东洪,重视咱们的发展!”
我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覆盖着薄雪的田野和光秃秃的杨树,没有回头,声音平静:“伟兵啊,书记来调研,是工作,是责任。面子是虚的,把工作干扎实了才是实的。书记没明确调研主题,但咱们心里得有数,平水河大桥、石油公司划转后续,这些硬骨头,绕不过去。”
马立新坐在中间,身体微微前倾,指着窗外说道:“县长您看,接到通知后,沿线乡镇都组织清扫了,这路看着干净多了。”他指的是公路两旁,确实比平时整洁,积雪被扫到路沟里,露出黑色的柏油路面和清晰的白线。偶尔能看到穿着臃肿棉衣的群众,还在拿着扫帚在路边清理残余的雪堆和垃圾。
车子经过前营乡刘李庄村口时,我注意到村道旁堆着一大堆碎砖烂瓦和土坯块,像个小山包,旁边还散落着几块断裂的水泥预制板,显得格外扎眼。“立新同志,”我指着那堆杂物,“你看那边,是不是堆了不少垃圾?”
马立新赶紧探头往后看,脸色微微一变:“哎呀,县长,您眼尖!这……这可能是村里哪家翻盖房子拆下来的老屋废料,还没来得及清走。我马上联系前营乡,让他们立刻组织人清理干净!”说着就要掏他那个砖头似的大哥大。
“算了,”我摆摆手,“现在清理也来不及了。记下来,回头让乡里督促村里处理好,别堆在路边影响观瞻,也影响交通。”这种细节,在贫困县太常见了,仓促间难以尽善尽美。
车子很快抵达县界。拱形铁架子上挂着“东洪人民欢迎您再来”的红色横幅。宣传部部长刘志坤带着几个人正在忙碌,更换路边宣传栏的展板。看到我们的车,刘志坤快步迎上来:“县长,您来了。展板马上换好,昨天全市干部大会的照片和南巡讲话的核心精神都放上去了。”
我走近看了看,展板内容详实,排版清晰,照片也选得不错,能看出宣传部是用了心的。“志坤同志,效率很高嘛,辛苦了。”我点点头表示肯定。
刘志坤脸上露出笑容:“县长指示得快,我们就是抓紧落实。市委宣传部那边也很支持,照片是他们第一时间提供的。”
正说着,韩俊小跑过来,压低声音:“县长,市委办郭秘书长电话,书记的车还有五分钟就到。”
我下意识地低头看了看脚上的皮鞋,蹭了蹭鞋帮上的浮尘。曹伟兵、马立新他们也都不自觉地整理了一下衣领和袖口。气氛瞬间变得更加肃静,只有寒风刮过光秃秃树枝的呜呜声。
五分钟后,一辆黑色的皇冠轿车平稳地驶来,在拱门前稳稳停下。车门打开,市委书记于伟正身着深灰色呢子大衣,围着一条深色围巾,面带温和的笑容走下车。市委秘书长郭志远紧随其后。
我连忙带着众人迎上前去:“于书记,欢迎您到东洪检查指导工作!”
于伟正目光扫过我们一行人,最后落在我脸上,笑容依旧,语气却带着提醒:“朝阳同志,不是说了不用到县界来迎吗?秘书长没传达清楚?”
我立刻解释道:“书记,这里是东光公路的起点,也是我们县交通建设的一个重要汇报点位。我们想请书记从这里开始,看看我们东洪交通的变化。”这个理由虽然有点牵强,但也算站得住脚。
于伟正笑了笑,没再深究,目光转向旁边的展板:“哦?宣传工作抓得很紧嘛,昨天大会的精神今天就上墙了。很好,贯彻市委部署就是要这样雷厉风行。”他走到展板前,仔细看着上面的内容和照片。
马立新立刻上前一步,开始汇报东洪县交通建设的总体情况,数据流利,重点突出。于伟正听得很专注,双手自然地垂在身前,不时微微点头。
“朝阳啊,”于伟正忽然转过头问我,“东洪现在的高标准公路里程有多少公里了?”
我立刻回答:“报告书记,目前建成并通车的高标准公路是171公里。”
于伟正点点头,语气平缓却带着分量:“171公里……这个数字,放在全市来看,是偏低的啊。我记得全市平均水平接近230公里了吧?特别是平水河大桥断了之后,等于东洪的交通主动脉被掐断了,影响太大了。”
“书记说得对,”我接口道,“平水河1-4号桥成为危桥后,我们东西向的主通道基本瘫痪。现在能正常使用的,主要是连接市区的这50多公里东光公路。交通瓶颈,确实是制约东洪发展的最大短板。”
“大桥修复进度怎么样?”于伟正追问,目光锐利。
“1号桥和2号桥主要是加固,工程相对简单,我们争取在今年汛期前完成主体工程。3号桥和4号桥损毁严重,需要重建,工程量更大,预计要到92年底才能完工。”我如实汇报,不敢有丝毫夸大。
于伟正听完,沉默了几秒,看着远方灰蒙蒙的天空,缓缓说道:“朝阳,工程建设有它的客观规律,不能盲目追求速度,安全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行政命令代替不了科学施工。但是,”他话锋一转,语气加重,“你们要深刻认识到,这座桥早一天通车,东洪的发展就早一天摆脱束缚,全县的交通网络就能早一天盘活!这是关系到几十万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要有紧迫感,要千方百计往前赶!”
“是,书记!我们一定全力以赴!”我郑重表态。
介绍完东光公路的情况,于伟正说道:“走吧,去平水河大桥现场看看。听说旁边还有个平水河水库?顺路也去看看。”
我心里松了口气,明确了调研地点就好办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