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9 章 向建民要钱受阻,李剑锋投资东洪_媳妇邓晓阳我叫李朝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39 章 向建民要钱受阻,李剑锋投资东洪

第(3/3)页

些,“建这种化工厂,最大的麻烦就是环保问题。气味大,生产废水也有污染。在平安,洁美厂虽然效益一般,周围的群众意见不小。实话实说,以我们初期投资的实力,很难一步到位解决环保达标问题,尤其是污水处理和废气处理设备,投资巨大。如果县里要求我们必须签环保达标协议才能落地,那这个项目,我暂时有心无力。”

他这番话,像一盆冷水,让刚才因500万而升温的气氛稍微冷却了一下。

曹伟兵立刻接话,语气带着急切:“李总多虑了!环保?咱们东原市连环保局都没有,就建委下面有个科室挂个名。为啥?工业太少,根本谈不上污染!齐市长以前是提过环保,可那都是老黄历了。现在登峰市长抓经济,强调的是发展!咱们东洪的石油公司钻采炼化,瑞风市长也只是提点了一句要注意,也没真卡着不让干。您尽管放心,只要项目能落地,环保这块,县里给你解决后顾之忧!签什么协议?完全没必要!”

刘超英吐出一口烟,慢悠悠地说:“剑锋啊,你考虑得很周全。不过,伟兵说的也是实情。咱们这里,首要任务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污染?群众现在只关心有没有工作,能不能挣钱填饱肚子,谁在乎那个?等以后真发展起来了,有钱了,再慢慢治理也不迟。步子迈得太快,容易绊倒。”

我听着他们的表态,心里却有些隐忧。我想起齐永林当市长时在党校讲课,曾花很大篇幅讲过英国的酸雨和环境保护的教训。这并非杞人忧天。我看向李剑锋,谨慎地说道:“剑锋,伟兵县长和刘主席的意见有一定道理。不过,从长远看,环保问题确实不容忽视。政策风向说变就变,东部沿海已经开始重视了,国家在88年就成立了副部级的环保局了。我的建议是,项目落地工业区,选址上要科学规划,污染型企业尽量集中布局,与非污染企业分开。至于具体的环保投入,”我看向杨明瑞,“明瑞同志,你管工业,要有这个意识,前期规划设计就要留有余地,为企业后续升级改造创造条件。”

杨明瑞连忙点头:“县长提醒得对,我记下了。下来后一定结合洁美公司的经验教训,好好规划。”

李剑锋脸上露出笑容:“朝阳县长考虑得长远,我赞同功能分区。关于环保设备,我的想法也是分步走。前期肯定没能力一步到位,但等项目运转起来,真正盈利了,积累了资金,我们一定会投入解决环保问题。这是对地方负责,也是对企业自身负责。”

“这就对了嘛!”曹伟兵一拍大腿,显得比李剑锋还着急,“李总你看,县长都表态了,功能分区没问题!环保后续投入也是应有之义。这事我看就这么定了!您说第二个要求是什么?土地?贷款?”

李剑锋点点头,也不客套:“好,曹县长爽快啊。第二个问题就是资金。500万投资,我们公司虽然是做外贸的,现金流还可以,但账期也长。我们计划自筹一部分,大部分还得靠银行贷款,大概需要450万左右。这需要县政府出面协调,帮我们落实贷款额度。当然,我们在深圳有仓库等资产,可以提供抵押担保。”

450万!这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曹伟兵深吸一口气,目光转向我,带着征询,但语气已经充满了把握:“县长,我看这事能办!现在刚开年,各家银行的信贷额度都还充足。450万虽然不小,但只要咱们几家银行统筹一下,问题不大!县里全力支持,我来协调!”他转向李剑锋,“李总放心,贷款的事包在县里!咱们东洪县砸锅卖铁也要帮你把项目扶上马!”

刘超英看着曹伟兵的大包大揽,又看了看一脸自信的李剑锋,放下手中的烟,缓缓开口,语气带着一丝长辈般的探究:“剑锋啊,不介意我问个问题吧?”

“刘主席您请讲!”李剑锋态度恭敬。

“你刚才说,对这个行业‘了解还不深’,‘前期考察也不够成熟’。”刘超英的目光变得郑重起来,“既然这样,你就敢拿出50万,贷450万,跑到东洪来办厂?这可不是小打小闹。别人都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才敢干大事。你这连万事都没备齐,就敢把身家押上去?这魄力……是不是太大了点?”他话里话外,透着一丝对李剑锋实力和经验的疑虑。

李剑锋闻言,非但不恼,反而朗声笑了起来:“刘主席问得好!这就是咱们观念不一样的地方啊!”他身体微微前倾,眼神发亮,“在深圳,在沿海,没有人会等到‘万事俱备’才动手。机会不等人!等到什么都准备好了,风口早过去了,哪还轮得到我们这些普通人去挣钱?普通人创业,从来都是在‘条件不具备’中杀出一条血路!干洗衣粉厂也好,干别的也罢,关键在于敢想敢干!有个想法,就要立刻行动!边干边学,边干边解决问题!这就是深圳速度,也是为什么民营经济在沿海能迅猛发展的原因。”

他顿了顿,声音带着感染力:“我建议各位领导有机会一定要去深圳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那里的空气!领导刚刚在南方视察,高度肯定了深圳的发展模式!改革开放只会越来越深入,中国市场这么大,随便干点啥,只要做到行业里中等偏上,就能赚大钱!赚钱的第一步,从来不是等‘万事俱备’,而是——先干起来!”

这番充满特区气息的宣言,带着强烈的冲击力,让在座的几位县领导都陷入了短暂的沉思。刘超英脸上的疑虑并未完全消散,但眼神中多了一份复杂的意味,他默默地点了点头,没再追问。

围绕洗衣粉厂项目的讨论又持续了个把小时,但核心问题——投资额、土地、贷款意向——已在曹伟兵的积极推动下基本明确。真正讨论具体技术细节的时间反而不多,更多时候是李剑锋在描绘沿海的开放图景和发展理念,给我们这些深处内陆的干部们带来观念上的冲击。

散会后,我陪着李剑锋来到我的办公室。门一关,他那股在会议室里的挥斥方遒劲儿收敛了不少,脸上露出一丝亲近的笑容。

“朝阳啊,这次回来过年,还得请你帮个忙。”他直接说道。

“哦?什么事?能帮的一定帮。”我给他倒了杯水。

“我想请你出面,帮我请马叔出山。”李剑锋目光灼灼地看着我,“让他给我当这个洗衣粉厂的厂长!我在深圳那边一摊子事,根本不可能常驻东洪管厂子。马叔搞管理经验丰富,人又正派,镇得住场子。只有他坐镇,我才放心!”

“马叔?”我微微一愣,马军主任在平安县德高望重,退休后不少人想请他出山都被婉拒,“你想请马叔当厂长?这……恐怕有难度。王满江他们的建筑公司之前也想请他当顾问,磨了好久马叔都没松口。你这刚见面……”

李剑锋摆摆手,语气笃定:“所以我才来请你出面嘛!你的面子,加上这个项目的前景,我觉得有戏!你就帮我递个话,探探马叔的口风,成不成?”

看着李剑锋期待的眼神,我沉吟了一下:“行,话我可以帮你带到。但丑话说在前头,马叔的脾气你也知道,他愿不愿意出来,我可不敢打包票。”

“有你这句话就行!”李剑锋满意地笑了。

就在我和李剑锋叙旧的同时,在县委大楼另一侧的走廊里,城关镇党委书记向建民正步履匆匆。他刚从城关镇带着报告出来,找杨明锐签字之后,径直敲响了常务副县长曹伟兵办公室的门。

“请进!”曹伟兵的声音传来。

向建民推门进去,曹伟兵正低头看文件,见是他,立刻热情地站起身:“哎呀,建民书记啊!快请坐!刚开完李总那个项目的会,正准备下班呢。找我有事?”

向建民在沙发上坐下,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笑容和一丝歉意:“曹县长,打扰您休息了。是这么个事,关于工业开发区征用我们城关镇西关、刘店两村土地的事,群众反映的补偿款……”

他简明扼要地把情况说了一遍:当初承诺的每亩地额外补偿一千元,五年发放完,因种种原因一直未发放,群众情绪很大,眼看要过年了,急需这笔钱安抚。

曹伟兵脸上的热情笑容,在听到“要钱”两个字后,把报告慢慢放在了桌子上,他身体微微后仰,靠在椅背上,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着。

“建民同志啊,”曹伟兵叹了口气,语气变得语重心长,“谈钱……可就不亲热了。县里现在的情况,你不是不知道。年底了,工资要发,老干部慰问要搞,哪样不要钱?财政早就捉襟见肘,寅吃卯粮了!”

他摊了摊手,表情带着无奈:“你找我要这四十多万征地款?实话告诉你,没有!一分钱都挤不出来了!这眼瞅着要过年了,大家都想过个好年,但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办。群众的工作你要做好,要讲道理,讲大局!告诉他们,县里不会忘了他们的贡献,但困难是暂时的,钱,过了年,等财政缓过劲儿来,县里一定优先考虑解决!”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