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1 章 培训班顺利结束,魏昌全调研东洪_媳妇邓晓阳我叫李朝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51 章 培训班顺利结束,魏昌全调研东洪

第(3/3)页

。在座的各位,都是我毕瑞豪平时想见都难见到的领导。今天让我来讲课,实在是赶鸭子上架。我就……就说说我自己这些年摸爬滚打的一点经历和教训吧。”

他顿了顿,似乎稳了稳心神:“我以前是市计委工作,后来下海创办坤豪公司,在大家眼里可能就是个卖化肥的。没错,我们就是从卖化肥起家的。最开始,也就是个皮包公司,租间小门脸,雇两三个人。那时候,啥都敢干,也……确实卖过假货。”  他直接捅破了这层窗户纸,台下顿时响起一阵更大的议论声,不少人脸上露出“果然如此”的神情。

“但假货和真货,区别在哪儿?”毕瑞豪的声音陡然提高了一些,带着一种破罐子破摔后的坦率,“就一个——税票!含不含税!真货价格高,贵在哪?贵就贵在税上!我们那时候卖假货,说白了,就是钻了税收的空子,打的就是价格差!可这路,走不通啊!工商查,农业局罚,坤豪差点就死在这条歪路上!”

他环视台下,目光扫过那些议论纷纷的面孔:“后来,政策变了。国家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出台了好多扶持政策。一个‘小波浪’,落到我们这种小公司头上,那就是滔天的洪水!我们咬着牙,把以前那些歪门邪道都断了,老老实实注册公司,建账目,交税!靠着政策红利和一点点信誉积累,才慢慢站稳脚跟,才有了资格进工业区建厂。现在回头想想,能活下来,能走到今天,靠的是什么?是时代!是政策!没有改革开放这股洪流,我毕瑞豪算个啥?屁都不是!”

他越说越激动,声音渐渐平稳,甚至带上了一丝激昂:“政策就是最大的靠山!一个红头文件下来,能让你生,也能让你死!一个部门的态度,能让你畅通无阻,也能让你寸步难行!我们民营企业,说白了,就是在机关夹缝里求生存。公安机关、税务机关、工商机关……哪一尊佛拜不到,哪一炷香烧不到,都可能万劫不复!发展不容易,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但再难,也得往前走!因为这是时代给的路!”

礼堂里彻底安静下来。所有的议论声都消失了。台下的干部们,无论之前带着何种目光,此刻都陷入了沉思。毕瑞豪这番话,没有高深的理论,却血淋淋地撕开了基层的实一面,道出了许多人心照不宣却从未宣之于口的现实。市县电视台的摄像机无声地记录着这一刻的寂静。

毕瑞豪讲完,对着台下深深鞠了一躬:“我讲完了,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各位领导批评。谢谢大家。”他走下讲台,后背的西装似乎已被汗水浸湿。

我走上台,站定。目光扫过台下沉默的众人,扫过那亮得刺眼的摄像机镜头,最后落在略显局促的毕瑞豪身上。

“同志们啊,刚才毕瑞豪同志讲的话,或许不那么悦耳,不那么符合某些场合的‘规矩’。但我说,这才是真话!是掏心窝子的话!改革开放不是请客吃饭,发展面临新挑战,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是粉饰太平、你好我好?还是直面问题、刮骨疗毒?”

我顿了顿,声音提高了几分说道:“咱们东洪要发展,要真正闯出一条路子,就需要这种直面矛盾的勇气!需要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毕瑞豪同志的经历告诉我们,政商关系不是喊出来的口号,是扎扎实实干出来的!优化投资环境,需要我们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干部,转变观念,放下身段,真心实意为企业服务,为发展铺路!今天毕瑞豪同志站在这里,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这种敢于讲真话、道实情的作风,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华如水银泻地,将市委家属院笼罩在一片清辉之中。

客厅里,饭菜的香气还未散尽。邓叔叔靠在旧沙发的扶手上,手里捧着一杯温热的清茶,眉宇间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何阿姨正收拾着碗筷,嘴里轻声埋怨:“老邓啊,让你别喝那杯酒,偏不听!自己血糖高不知道?”  她拿起一瓶饮料看了看,递给旁边的晓阳,“晓阳,这瓶过期了,给你爸喝。”

邓叔叔没接话,只是乐呵呵地逗弄着晓阳怀里粉雕玉琢的岂露。岂露咿咿呀呀地抓着他一根手指,咯咯直笑。

张叔抿了口茶,看着邓牧为感慨:“还是你在东原那会儿精神头足啊!怎么一调省城,反倒……”  他话没说完,意思却到了。

何阿姨擦着手走过来,接口道:“老张、老李啊,荣华富贵添毛病,艰难困苦长本事!老话没说错。日子舒坦了,有些毛病它就自己找上门来了。都是吃饱了撑的!你们啊,可都是也发福了。”

邓叔叔笑着摇摇头,没反驳。张叔叹了口气,眼神有些飘忽:“是啊,日子是好了。可有时候,看着现在的发展,我这脑子啊,有点跟不上趟喽……真想早点退休,回老家种地。”

李叔放下酒杯,打趣道:“老张,这话可不对!你可是市里‘三学’活动领导小组的挂名组长!还得抓紧学,跟上形势!”

张叔只是笑,端起酒杯又抿了一口,笑容里却透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和深邃。

送走客人,客厅里安静下来。邓叔叔抱着岂露坐在沙发上,示意我和晓阳也坐下。

“爸,妈,最近都挺好的?”晓阳挨着母亲坐下,抢先开口,语气轻快,“朝阳在东洪干得挺顺,市委于书记对他的工作评价很高啊!说不定努努力,下一步能再进一步,直接党政一肩挑呢!”晓阳说完,就给邓叔叔捏起了胳膊。

何阿姨道:“党政一肩挑了?你看你爸党政一肩挑,累的我看够呛。”

何阿姨拿起那瓶过期的饮料看了看,最终还是放在了一边。她转向我,目光温和,说道:“朝阳啊,晓阳的话,有干劲是好事。但我和你爸活了大半辈子,有句话想跟你念叨念叨。”

何阿姨道:你现在是县长,晓阳是副秘书长,老邓在省局,这位置已经不低了。当官,是为了办事;可办事,不能只是为了当官。这能在自己的位置上站稳脚跟,踏踏实实办几件让老百姓念好的事,已经很不容易了。要懂得厚德载物,要沉得住气,别总想着出头冒尖。”她抬头望了望窗外那轮明月,“你看那月亮,过了十五,再亮也是下坡路了。不过走下坡路不要紧,要紧的是心气不能散。沉下去,它还会圆。懂吗?”

晓阳撇撇嘴,带着年轻人的不服气:“妈,您这话有点悲观了!今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呢!再说了,朝阳才多大?正是干事业的时候!”

何阿姨看向晓阳,眼神里有慈爱,也有过来人的通透:“数你懂得多了?还十六圆?等你们啊到了我们这个岁数就懂了。这人世间的起落浮沉,很多时候啊,都逃不过一个命数,也拗不过大势。”

邓叔叔目光转向我,带着询问,“晓阳刚才说田嘉明的事,到底怎么回事?公安那边,现在是不是有点复杂啊?”

接着又沉声道:“公安队伍特殊,面对的复杂局面多,压力也大。当这个局长,光有菩萨心肠不行,还得有霹雳手段。老好人,干不了这活。但分寸火候,更要拿捏得当。太刚易折。”

我斟酌着词句,把公安局的事和周海英为田嘉明站台事情简要说了说。

晓阳道:“就是不知道新的县委书记来了,田嘉明站那边!”

何阿姨听完,沉默片刻,缓缓道:“都很正常,不过是人心嘛,有啥想不明白的,想不明白就往利益上面想。再说了,敌人中立,那是客观上在帮你;朋友中立,那多半是害你了,或者有难处帮不了你。公安局的业务我不懂,但我看不复杂,就是利益嘛。”

阿姨目光扫过我和晓阳,最后落在邓叔叔身上,“你们看,朝阳现在什么都知道,这就很好,你要做到心中有数你就掌握了主动,当一把手嘛,是要容人,你容不了人,大家也容不了你。明天我们就把岂露带走了,你们两个在这里都低调点。”

邓叔叔点头道:“低调,还要务实,现在一些风气啊,很不好,有些过了!”

邓叔叔没有明说,我倒是听出了不同滋味。

正月十六,立春已过半月。清晨的风拂过脸庞,已没有了那刺骨的寒意,带着泥土解冻后特有的湿润芬芳,还有若有若无的青草气息。田野里,勤快的老农已扛着锄头下地,在返青的冬小麦田垄间仔细查看着墒情,偶尔弯下腰,拨弄一下刚钻出地皮的嫩绿草芽。大地在苏醒。

车子驶入东洪县委大院,我径直走向办公室。刚坐下,副县长黄修国就拿着笔记本敲门进来了,脸上带着庄稼人特有的朴实笑容,也掩不住一丝焦虑。

“县长,您看这小麦套种西瓜的事……”黄修国摊开笔记本,“农技站那边选了三个试点乡,种子、地膜都联系好了。就是……”他搓了搓手,“您最近为了交通、城建、财政的事,跑市里跑省里,腿都跑细了。这农业口……也不能光靠我们几个在下面吆喝啊。您看……能不能也抽空,帮咱们到上面农口部门跑跑?要点项目,要点扶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不也是咱‘四大工程’里的硬任务嘛!”

我理解黄修国的压力。农业是东洪的根基,也是在农业上出了丑,百万亩吨粮田造假,让县里十分被动,是要打个翻身仗。

魏昌全已经主持农业局党组的工作,我和魏昌全倒是熟悉,没有必要瞻前顾后,就就道:“我联系下吧”!

拿起电话,自报家门之后。就听到魏昌全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

“朝阳啊!我正想找你呢!这次伟正书记去你们那里调研,三学办要求我们也要领会调研精神,正好啊,你们东洪是产粮大县,根基厚实!我打算到东洪来学习啊。顺便啊,咱们市农业发展公司年前统一采购调配,进了一批农药和化肥,数量不小,质量绝对可靠!春耕在即啊,正是用肥用药的时候,你看……你们东洪是不是也帮市里分担点压力?这可是关系到全市春耕生产保障的大局啊!”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