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 1262章 于伟正谈高等教育,张庆合再获重用
第(2/3)页
千秋的大事啊,也是难事。对于我们东原这样一个贫困地区来说,更是如此。资金、人才,都是绕不过去的坎。”
他看向众人。“但是,再难也要办!不办高校,我们东原的人才就会一直外流啊,我们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就缺乏最根本的智力支撑。我们这一届班子,如果不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那就是对历史、对东原群众不负责任!”
于伟正的声音不高,但语气坚定,带着一种决断力。“庆合同志提出的建议很好,要马上着手成立领导机构。我看,就叫‘东原市高等学校筹备建设领导小组’。规格就按庆合同志说的,我和庆合同志担任组长,白鸽同志和成功同志任副组长,成功同志任执行副组长,牵头抓总,具体负责。相关部门的一把手作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就设在教育局,孔德文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联络协调。”
他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关于学科建设和师资问题,成功同志和庆合同志的意见我都同意。要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先把医专、师专做强,再图发展。硬件建设方面,庆合同志说可以提前介入,我赞成。建设局、土地局和光明区要和两个学校对接,要立即启动新校区的选址论证工作。财政局要提前做好资金测算,哪怕我们勒紧裤腰带,也要把这部分先期投入挤出来!”
于伟正的拍板,让这件事情有了明确的路径和责任分工。书记的态度如此鲜明,下面的工作就好开展多了。
“高校建设是长远大计,不可能一蹴而就。”于伟正最后总结道,“但只要我们方向明确,步伐坚定,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东原也会有自己的大学!这件事,今天就议到这里。成功同志,德文同志,云超同志你们按照刚才议定的意见,抓紧拿出一个详细的实施方案和领导小组组建方案,尽快报市委常委会研究。”
侯成功和孔德文连忙答应着,站起身来。他们知道,于书记和张市长还有别的事情要谈,便知趣地告辞离开了办公室。
房间里只剩下于伟正和张庆合两人。窗外的知了声似乎更响了些。于伟正没有立刻说话,而是站起身,走到办公桌旁,从抽屉里拿出一包没有开封的“中华香烟”,拆开,抽出一支,先递给了张庆合。
“庆合啊,来,抽一支。”于伟正的语气随意了许多。
张庆合连忙接过烟,笑道:“书记发烟,有好事啊。”他自己也掏出火柴,先给于伟正点上,然后才给自己点上。
两人隔着茶几,重新在沙发上坐下,蓝色的烟雾缓缓升起,屋里的气氛变得有些不同。短暂的沉默后,于伟正吸了一口烟,看似随意地开口说道:“庆合啊,有个事,得先跟你通个气。省委组织部的考察组,明天就到市里了。”
张庆合夹着烟的手微微一顿,抬眼看向于伟正,等着他的下文。
于伟正弹了弹烟灰,继续说:“省人大那边,前段时间不是空缺了一位副主任的位置嘛。我原本以为,这次可能会考虑让你过去,毕竟上次啊,立人部长也是这个意思。”
张庆合没说话,只是默默抽烟。去省人大担任副主任,对于他这个年纪和资历的干部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安排,千思万想,也没想到会走到这一步,他内心对此是超了预期的。
然而,于伟正话锋一转,摇了摇头:“不过,这次不是人大。”
张庆合脸上掠过一丝真正的诧异,脱口问道:“不是人大?”这有点出乎他的意料。如果不是去人大,那会是政协?平调到其他市?或者到省里某个厅局?似乎可能性都不大。
于伟正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庆合,你还记得上次,你和朝阳同志,一起去省里参加那个关于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会议吗?就是研究粮食价格并轨的那个会。”
张庆合愣了一下,仔细回想了一下,点头道:“记得啊,那是两三个月以前的事了。会上主要是传达中央精神,讨论改革可能面临的问题和准备措施。我和朝阳啊,都提了一些建议嘛,怎么了,书记,这事有什么说法?”他有些不解,怎么突然扯到粮食改革上去了。
于伟正身子微微前倾,压低了些声音,神色也变得郑重起来:“你们开会回来后,省里啊结合会议精神,搞了一个改革前的准备方案和一些理论性文章,并被内参刊发了,主要是肯定了省里在改革中的前瞻性和稳妥做法。”
他停顿了一下,看着张庆合:“这份内参,引起了高层领导的重视。据说,有领导在上面做了批示,认为在重大改革中,地方这种既有预见性、又注重平稳过渡的经验值得总结。目前,上面正在酝酿从顶层设计层面推动一系列相关的改革工作,需要一批既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又有一定政策理论水平的干部参与进去。”
张庆合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了少许,他似乎捕捉到了一些不寻常的信息。
于伟正继续说道:“再加上,你以前在计划生育工作方面,也提出过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给国家相关部委的同志留下过印象。这次,据说上面点名要一些有扎实基层工作经验的同志。省委道方书记对你比较了解,大力推荐了你。所以,这次考察,目标不是省人大,而是准备调你到国家部委工作。”
“部委?”张庆合失声重复了一句,夹在手指间的香烟猛地一颤,一截烟灰掉落在了裤子上,他连忙用手拂去。这个消息实在太突然了,完全超出了他所有的预想。去到部委工作,这和他之前设想的在省人大过渡一下然后退休,简直是天壤之别。
于伟正看着张庆合有些失态的样子,脸上露出一丝理解的笑意,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他神色淡定地说道:“嗯,省委组织部的立人部长前两天给我通了电话,基本算是透了底,是担任副部长。”
张庆合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是下意识地又吸了一口烟,结果呛得咳嗽了两声。副部长?他感觉自己像是在做梦。他以前不是没想过更进一步,但在干部年轻化的大趋势下,自己这个年纪,能解决副省级待遇已经心满意足,却万万没想到,还能走上更高一层的实职领导岗位,而且是直接进入国家部委。这其中的意味,远不止是职务的提升。
于伟正用两根手指夹着烟,熟练地抖了抖烟灰,语气带着几分感慨:“庆合啊,说实在的,不只你没想到,我刚听到这个消息时,也没想到。立人部长在电话里也说,他最初接到上面的征求意见时,也有些意外。这说明什么?”他自问自答,“这说明高层推进改革的决心是很大的,是真敢用、真愿用那些在实践中证明了自己能力的干部,哪怕年龄稍大一些,只要还有干劲、有思路。这就是咱们组织的伟大之处啊,为了事业的需要,敢于打破一些条条框框,这本质上也是一种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
张庆合终于缓过神来,脸上因为刚才的咳嗽还有些发红,他摆摆手,语气诚恳地说道:“书记,你这话说得……我,我何德何能啊?我就是在东原做了些具体工作,部委?我可绝对不敢当。”
他这话是真心实意。在于伟正这样的“班长”面前,他始终保持着一份尊重和清醒。
于伟正笑了笑,摆摆手:“庆合啊,你就别谦虚了。这就是组织的眼光,是上面从全局考虑的结果。坦诚地讲,你在抓工作上,确实有你的独到之处。我常说,发现问题不算大本事,毕竟很多问题就明摆在那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真本事。而你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抓住问题的要害,化繁为简,推动落实。你在政府这边主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