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九七章 误判
第(3/3)页
“小事”上和他们浪费时间,中国有更重要的事情做,在拥有能利于不败之地的武器后,中国政府就越来越“大度”了,他们已经不需要在战场上和英国人争功了,因为当核武器正式露面后,战后划分世界蛋糕时,中国就一定是其中一个握着刀的人,而且德国人会给他们一个难忘的教训。
目前的德国远未到力竭的时候,但是许多人并没有看到这一点,这其中实际上是有中国误导的成分在里面的。
作为盟友,中国向英国转交过一份粗略的德国国力报告,重点是德国坦克,弹药等重要物资的生产情况,就拿弹药来说,1941年全年德国仅生产了近60万吨弹药,而1941年下半年仅东线德军就消耗弹药64万吨左右。
从41年中旬到现在,德国炮弹的储存量减少了三分之一,各种火炮的生产也大大低于前线消耗,目前可以说德国的军工生产严重落后于消耗。
此外因为德国的资源本身就有限,有不少工业资源严重依赖进口,且德国社会并不稳定,导致希特勒担心由于国民经济军事化而引起的消费品不足会引起后方变乱,所以不敢全面动员,这让德军实力大大下降。
这份报告其中有许多夸大其词的地方,实际上在施佩尔上台后,德国军工体系就已经有了彻底的转变,而德国对占领区以及盟友的掠夺让他们的实力依然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这在德国依然有余力开辟土耳其战场就可以看出来。
丘吉尔也被误导了,中美参战,德军战略进攻失败以及对欧洲的数次大轰炸让他做出了一些错误性判断,他认为德军就算还有精力也必须全部投入到东线,北非这个不被德国重视的次要战场不会有太多的支援了,至于意大利在他看来根本不值一提,这种情况下,英军获取胜利会越来越容易。
这样的错误判断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他加大了对前线的干涉力度,而这样的错误是需要英联邦用血去买单的。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