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国际班开课啦_我在民国打酱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二章、国际班开课啦

第(3/3)页

就拿出来翻翻。

        冯庸是一个典型的爱国青年,了解冯庸的一生,便会发现,爱国这两个字,始终为其不变的信念。

        直至冯庸弥留之际也未曾更改,其遗嘱留有一条:“在美之子女不必通知,彼等现华夏人,亦不必知华夏人的事。”

        因此,冯庸与张桖良来北大国际班上课,除了学习知识以外,冯庸更带有一丝虔诚的朝圣心理。

        站在讲台上的汤皖,此时也是疑惑的,因为事先并没有收到通知,有插班生要来。

        默默数了一下人数,刚好32人,也就是说,确定多了2人,看着与仲夏用中文交流,便不再去管了,反正是华夏人,

        洋学生与新老师的第一次见面,自然是万变不离其宗的自我介绍开头了。

        依着惯例,每个学生自我介绍的时候,汤皖都是很认真的听着,因为要记下来,下回就可以直接叫名字,这也是对学生的尊重。

        这一番自我介绍下来,已经半堂课去了,而汤皖最大的感触则是,人生真是充满了意外,没想到这俩人成了自己的学生。

        只是这俩人蹩脚的中式英文,怎么听怎么别扭,汤皖倒是能大概听个明白,只是洋人不怎么听得懂。

        不过也没关系,反正这俩人脸皮厚,也不在乎,说完就往下一坐,跟个没事人一样,全然不顾教室里的窃窃笑声。

        着实有趣的很呐,汤皖摇摇头,就正式开始了国际班的第一课,《皒国的起源》。

        “俄罗斯人本属于东斯拉夫人,公元3世纪居住在俄罗斯南部、第聂伯河和德涅斯特河之间.......”

        大概是学生们对皒国的了解相对匮乏,也有可能是汤皖的上课方式比较活泼一点,学生们听起来兴致还是颇高的。

        ........

        上午的国际班课,只把《皒国的起源》讲了一半,就下课了,学生们行礼走后,张桖良和冯庸俩人却是留了下来。

        见教室无人了,冯庸激动的走到讲台前,行礼道:

        “皖之先生,能麻烦你一下么?”

        正在收拾教案的汤皖,闻言抬起头来,看到站的笔直的冯庸,胳膊夹着一本大册子,疑问道:

        “你说,什么事?”

        “我.....我想.....”冯庸支支吾吾,低着头,有些不好意思。

        边上的张桖良一把夺过冯庸的大册子,递给了汤皖,帮忙说道:

        “先生,冯庸想让你给他签个名!”

        “啥?”汤皖下意思的疑问道,顿时感到了很尴尬,自己这件糗事,怎么被翻出来了。

        同时接过张桖良递来的大册子,打开后,便惊讶的瞧见全是自己的文章,原来还是自己的粉丝啊。

        于是,欣然拿起笔,便问道:

        “冯庸同学,签哪里?”

        “谢谢先生,签这里就行!”冯庸指着大册子的扉页说道。

        汤皖想了想,提笔便写道:

        “祝:冯庸同学,鹏程万里,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最后签了自己的名字“汤皖”两个字!

        冯庸看着扉页上的一段话,心里乐的开了花,行礼后,就抱着自己心爱的大册子,向门外走去。

        惹得张桖良一阵白眼,这玩意还能比八大胡同的妞更带劲?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