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464第三封道歉信_十九世纪就医指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68章 464第三封道歉信

第(1/3)页

第468章  464.第三封道歉信

在没有太多娱乐项目的19世纪中后期,报纸上的骂战往往是个不错的日常消遣项目。许多人都喜欢窝在酒吧和咖啡馆,喝着酒和咖啡,对报纸上的大人物评头论足。

达奈和霍姆斯的两封道歉信则是新闻舆论中最典型的娱乐项目——隔空骂战。

然而,与其他当事人下场互撕进而引爆全场的过程不同,霍姆斯和达奈的新闻属性都非常低。

霍姆斯是个没人在意的美国留学生,身后没有富豪父亲,也没有贵族母亲,就是个家里有点闲钱的普通人。达奈虽然是贵族,又占着重要的行政职务,可人本身没魅力,生活也是一板一眼的。正经报纸做不成主角,花边新闻也从来不找他麻烦。

以至于当两人名字出现时,绝大多数人都得问一句“这是谁”。

这也是许多报纸不愿意为了两封莫名其妙的道歉信,去增加副刊和晚报的直接原因。

因为和卡维的手术挂上了钩,作为道歉信明面上的当事人,舆论之初还是赚了些关注度。人们会因为两人的阶级差,脑补一下事件经过,或者猜测最后结局的走向。

但想要继续引爆舆论,维持整件事的热度,就必须得往卡维身上引。为了销量,报纸希望看到这一点,为了稿费,新闻撰稿人也都希望这么写。

当所有媒体人都在走向疯狂的时候,拿三为整件事定下了基调。

1789年之前的法兰西,波旁皇廷无疑就是法国社会的神经中枢,王室严格禁止整个法国的言论自由,支撑起君主无可辩驳的最高权力。

在路易十六和法国人民说了再见后,神经中枢损毁,没有了严格审查的法国新闻界慢慢取代了皇帝陛下以前扮演的角色。异军突起的日报和周报出版物促成了民意的兴起,取代了君主的判断和宠幸。

它既可以创造名声,也能转瞬间把名声破坏殆尽。它能随随便便赋予某人威望,也可以瞬间把威望抽走,让人声败名裂。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暂时给这一势头按下暂停键的拿三也算得上是个猛人了。

他的手术消息非常“凑巧”地出现在了两封道歉信之后,让人看到了皇帝陛下站在了卡维这一边。但事实上站在卡维这边的是霍特,这则皇帝手术新闻也是他建议的,“凑巧”完全是对拿三而言。

他很快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迅速改变了态度。

没有一位君主会轻易为某个人站队,尤其在卡维如日中天的现在,拿三对外宣称了手术时间,明面上表了态,暗地里却没有给报刊媒体们划清界线。或者说,他没有及时地给媒体划清界线,以至于在接下去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整个新闻界对于卡维都处在了完全自由的状态。

自由是真的自由,同时也是真的混乱,卡维这一顶流就成了骂战的中心。

和以往只关注他的外科技术不同,这次的焦点得放在其他东西上,比如他的性格、为人处事、日常生活和家庭。

光是描述性格和为人处事的形容词就高达十多种,出镜率较高的比如“古板”、“冷淡孤僻”、“阴郁”、“情绪不稳定”、“工作时非常暴躁”、“只对切人感兴趣”等等。

如果算上人际关系和生活家庭,可扩展的方向就多了。

“不择手段”、“滥用职权”、“身体里有一半是疯的”、“歇斯底里的魔鬼”、“连个女人都没有”、“来路不明”、“虚假的贵族”、“没什么规矩的乡巴佬”.

最后甚至把之前虎头蛇尾的绑架也搬上了报纸,称他的“被绑架”是为了赢得所有人的同情,并获得一个贵宾席位的自导自演。同时,也是在为世博会期间重返巴黎造势。

当然这些不和谐的声音背后都会有更多的赞美。

虽然有时候这些赞美声之间也会有嫌隙,互看对方不顺眼,但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们空前团结。

首先冲锋的自然是[爱情联盟]。

被卡维美貌所俘虏的美人们展现出了各自强大的能量,不仅雇佣撰稿人写稿为卡维“平反”,还反过来搜刮各种猛料,将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