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73章 469那个“女人”
第(3/3)页
道,才想在死后为他们做些什么。解剖也是她人生的一部分,我只想陪她最后一程,难道不行吗?”
四小时后的主宫医院解剖室,兰德雷斯已经成功取下了今天第一根主动脉。去掉分支动脉后做简单吻合,然后熟练地去除血管内膜,分别浸泡石炭酸和石蜡油,进行消毒和空气隔绝。
“为什么要去掉血管内膜?”
“本来剥离内膜就很麻烦,还要全程浸没在石炭酸里进行剥离,技术要求也太高了。”
“不仅仅是费时费力,我觉得血管管壁本来就薄,去掉内膜还会降低血管的韧性,万一术后发生破裂怎么办?”
这是几乎所有人都会问的一个问题,也是整个移植中的一个关键讨论点。之前在做犬血管移植时兰德雷斯就问过,还差点吵起来。但对熟悉血管外科的卡维来说,剥离内膜却是基础中的基础。
因为在同种异体血管移植中,血管内皮细胞会刺激宿主机体的免疫系统,成为免疫反应的“靶子”。即使在现代,也需要使用干冻+γ射线辐照联合制备模式,才能勉强消除同种异体血管的抗原性。但为了安全起见,还是会在术后使用免疫抑制剂。
这也就是为什么人工血管基本取代了同种异体移植。
在19世纪,一个干冻就让卡维想破了脑袋,γ射线则是彻底归属于科幻范畴的黑科技手段。
至于免疫抑制剂.这个年代的医生不懂微生物,对免疫的认知也只停留在“疾病的抵抗力”这个层面,根本没有排斥反应的概念。要不然就不会有将羊gao丸塞进yin囊的离谱手术,也不会存在将动物血输进人体的奇怪操作。
既然没能力解决排斥反应,那就解决掉引起排斥反应的东西,直接物理手段剥离血管内膜是最方便最有效的手段。
其实解释起来并不难,难的是如何编出一段故事来让自己“发现”这一现象:“我在普奥战场上做过上百例血管吻合,发现血管的内膜和外膜都是影响血管吻合的不利因素。有不少士兵在手术后一两个月内出现了并发症,死后解剖发现,之前的血管吻合处出现非常严重的血管狭窄。”
“狭窄?”
“怎么会狭窄呢?这太奇怪了!!!”
“难道不该是扩张吗?毕竟动脉血流速度和压力都很夸张,时间久了内膜出现撕裂,管壁自然而然就扛不住了。就像你之前所解释的主动脉瘤的成因那样,压力直接撕裂内膜,管腔开始向外扩张,久而久之管壁就会越来越薄,最后引起破裂大出血”
卡维解释道:“那其实是暴力引起的超高动脉压,普通情况下不会这样,至少内膜没有那么容易撕裂。”
“那为什么会狭窄?”
“我不知道,现有的医学理论无法解释。”卡维只能说道,“但我观察到的现象就是如此。”
结论前后出现那么大的反差让众人很迷茫,血管狭窄本身也大大超出了所有人的认知。
“诸位应该都知道二尖瓣狭窄和肺动脉狭窄吧,不知道也应该听说过才对,说不定在解剖时还凑巧见过。”
卡维让佩昂和阿尔巴兰翻动尸体,自己则向众人解释道:“当然,这只是解剖时能观察到的某种客观存在的现象,而我观察到的也是类似的现象。感觉就像河水两侧的堤岸,到底是冲垮还是留下泥沙垃圾,还是得看河水本身的流速和冲击力。”
在以往,这类观察和描述存在着许多争论。
因为大家都能解剖尸体,也都能看到尸体内各脏器、血管、神经的样子。当客观事实被涂抹上主观色彩,再由笔尖进行一定的修饰后,人与人之间所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不同的。
但卡维所说的结论具有高度唯一性,让人不得不信服。
“你们在那儿嘀咕什么呢?搞得好像你们也做过血管吻合术,也见过血管吻合术后病人的尸体似的,讨论一个从没见过的现象又有什么意义?”兰德雷斯将血管内壁刮干净,总算解决了第一根血管,“与其纠结这个我们已经得出结论的话题,还不如说说‘他’的死因。”
“死因应该是过敏,非常严重的过敏,水肿堵塞了他的呼吸道,就和我之前经手过的一个病人一样。”卡维早就发现尸体的后脖颈处有一个圆形暗红色破口,“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他应该是被蜜蜂蜇到了。”
(本章完)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