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建国_开局流放:穿成太子的锦鲤小娇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17章 建国

第(2/3)页

开一卷文书:"诸位大人可知,这几起火灾看似偶然,实则早有端倪。"他命人呈上物证——几块带有西域印记的残片,"经查明,这些纵火者与境外势力勾结,意图破坏新政,扰乱国本。"

然而,仅凭这些证据难以服众。更棘手的是,民间开始流传"太子监国不利,上天降灾"的谣言,人心惶惶。萧承钧意识到,这不仅是一场针对新政的攻击,更是一场争夺民心的战役。

为平息谣言,他亲自前往受灾最严重的地区,设立临时粥棚,安抚百姓。同时,秘密派遣暗卫调查谣言的源头。不出所料,这些谣言皆出自几家老牌世家的手笔,他们妄图通过制造恐慌,迫使朝廷妥协。

就在萧承钧准备对这些世家动手时,更严峻的危机接踵而至。西靖国突然单方面撕毁通商协议,封锁边境,并在两国交界处增兵。边关急报如雪片般飞来,朝堂上主战派与主和派争执不下。萧承钧深知,此时若贸然开战,正中敌人下怀;但若一味退让,南诏国的威严将荡然无存。

他连夜召见几位心腹将领,制定了一套周密的应对方案。表面上,他派使者前往西靖国求和,拖延时间;暗地里,却调遣精锐部队,在边境设下埋伏。同时,他利用通商中断的契机,大力扶持国内的手工业和农业,减少对西靖国的依赖。

然而,内忧外患之下,萧承钧的身体终于不堪重负。一日在朝堂议事时,他突然一阵眩晕,险些栽倒。消息传出,各方势力蠢蠢欲动。守旧派认为有机可乘,加快了弹劾的步伐;而一些心怀不轨的宗室子弟,也开始暗中联络大臣,企图谋取储君之位。

林婉清得知儿子病倒后,不顾身体抱恙,亲自前往东宫照料。看着儿子憔悴的面容,她心疼不已:"钧儿,别太拼命了。有些事,不必一人扛。"萧承钧强撑着坐起,露出一丝微笑:"母后放心,我没事。只是这局势复杂,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萧承钧的身体逐渐康复。他深知,越是危机四伏,越要保持清醒。他开始分化守旧派内部,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各个击破;同时,提拔了一批年轻有为的官员,充实朝堂力量。

经过数月的较量,萧承钧终于掌握了足够的证据,一举扳倒了幕后黑手——竟是那位表面上与世无争的皇叔。原来,他一直觊觎皇位,暗中勾结境外势力和国内世家,企图颠覆朝政。随着皇叔及其党羽的倒台,朝堂上的反对声终于平息。

在边境问题上,萧承钧的计策也大获成功。当西靖国军队贸然进犯时,陷入了南诏国的埋伏圈,损失惨重。江明远无奈之下,只得重新派人议和。这一次,南诏国在谈判桌上占据了主导地位,不仅重新签订了通商协议,还争取到了更多的利益。

危机过后,萧承钧的威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他并未因此而自满,反而更加勤勉。他深知,权力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唯有不断前行,才能守护好南诏的盛世。

明渊暗涌:朝局诡谲藏杀机

南诏国的盛夏,蝉鸣聒噪,御书房内却如冰窖般凝重。萧承钧展开最新一封密报,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暗卫探得消息,数股江湖势力正秘密集结,领头者手持玄铁令牌,与当年谋逆亲王私兵的徽记如出一辙。更令人心惊的是,这些江湖人士竟与朝中数位新晋官员来往密切。

"殿下,大理寺卿求见。"阿烈的通报打断了他的思绪。来人神色慌张,怀中抱着的木匣渗出暗红血迹:"太子殿下,今早发现三名御史暴毙,现场只留下这个。"打开木匣,一枚刻着狰狞鬼脸的青铜令符静静躺着,边缘还沾着未干的血迹。

萧承钧瞳孔骤缩。这种鬼脸令符,正是江湖最神秘杀手组织"幽冥阁"的信物。他立刻命人封锁京城,加强戒备,同时秘密召见心腹将领。然而,当将领们抵达东宫时,其中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