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零一章长大成人的刘据 
第(1/3)页
  第九十二章长大成人的刘据
  自古以来北方的异族人就是中原帝国的死敌。
  而来自南方的异族人,对比之下就非常的弱小了,地域决定了那片土地养不出北方那么彪悍的敌人来。
  因此,北方边境,永远都是中原帝国严防死守的防线。
  有历史,就说明有传承。
  周幽王被犬戎族灭杀的事情给中原帝国留下了很深的伤痛记忆。
  而匈奴单于冒顿想要睡吕后的故事更是让刘氏子孙引以为耻。
  刘彻不是一个仁慈的君主,他对汉人都谈不到仁慈,对于匈奴人自然是随心所欲的对待。
  政治讲究平衡,刘彻认为只要国家的国土足够广博,他就能做到平衡。
  某一地受灾了,那就把百姓搬离那里,去别的地方找饭吃,百姓的粮食不够吃了,只要多种一些,就一定能有收获的。
  这与云琅的败家子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皇帝强势的时候,天下所有人都要让着皇帝,这是必须的一个过程。
  没人愿意找死,因此,在强大的皇帝治理天下的时候,门阀豪强的力量就会变得很小。
  曹氏在清理门户,云氏在削弱自家的存在感,基本上所有的大族在做同样的事情。
  他们同时也在远离皇长子刘据!
  刘据的马车驶进关中的一刹那,文武百官齐齐的闭上了嘴巴。
  只有民间的大儒夏侯静极力主张希望皇帝能够早日册封太子,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霍去病以前在卫皇后哀求下,上书皇帝希望能早日立下太子,是被皇帝命人叉出大殿,丢在台阶下面的。
  曹襄被母亲逼迫,准备跟舅舅说说表弟成为太子的事情,话才说了一半,就被刘彻殴打的死去活来。
  在前两位的教训面前,云琅很聪明的没有跟皇帝说起这件事,即便如此,刘彻看他的目光也极为不友善。
  夏侯静不知走了什么运,在满朝文武全部闭嘴的情况下上书皇帝,提起立太子的事情,并且表示这也是鲁地大儒们的一致意见。
  话语说的强硬,似乎没有什么转圜的余地,皇帝却没有生夏侯静的气,收到奏折之后还专门给夏侯静给了一道旨意,专门解释,现在不能立太子的原因。
  夏侯静看到旨意之后,立刻就发动自己能发动的力量,继续上书皇帝……这一次皇帝留中不发。
  人人都以为夏侯静这一次要犯忌讳了,夏侯静却非常安静,据说正在说动山东的儒生史东梁将家中大女嫁给刘据为妃子。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