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847章 令行山岳皆耸动(八)
第(2/3)页
之一,但是实际上两淮各盐场每年能够生产的食盐不到四十万引,也就是说很多时候盐商缴纳了引价之后是拿不到相应的食盐的。
之前盐商是有办法应对这种情况的,盐商大规模的购买残盐、所盐,残盐原指盐场由于堆放年久,经风雨消蚀而残余下来的盐,这种盐可以免纳盐课,盐场以低价开中;商人到场支盐不足时便以残盐搭配。正德时,权佞奏开残盐,并把好盐也算作残盐,1引残盐可夹带数10引好盐。零盐即各盐场各年开中未尽的剩盐。所盐,指灶户交售的余盐,称量后有余的部分和各批验所对商人所支的引盐验斤后,没收的超量引盐,这些盐都堆在批验所称为所盐。
但是现在朝廷不准盐商下场支盐,同时又严格控制盐场,还要提升引价,盐商们担心的是他们缴纳了高额的引价,而又拿不到相应的食盐,虽然朱载坖有严旨,日后的行盐,是要先尽开中,然后纳银,有一引盐卖一引盐,但是一旦朝廷缺钱的时候,再度滥发盐引,受损的仍旧是这些商人。
对于盐商们所抱怨的事情,汪无择都加以奏报,朱载坖也命令户部和总理盐政衙门与各督抚、运司、盐政分司一道商量引价,而总理盐政庞尚鹏首先是向朱载坖奏请统一引重,这个确实是大明现在一个大问题,各运司的盐引重要不一,如两淮是二百斤,两浙是三百斤,长芦是188斤,广东是二百六十四斤,各个运司的盐引重要都不一致,不便于朝廷核算成本。
朱载坖也同意了庞尚鹏的奏请,以贰百斤作为天下通行盐引重量,这样便于核算,经过各运司核算之后,一引盐的成本大略是在600到700文之间,而朝廷一般在其中增加的盐税是6钱,核算下来,一引盐的成本价就在一元二钱到一元三钱之间,各运司的成本不一,相对而言,长芦盐场的成本最低,两淮、两浙成本要高一些,而天下的盐价大略在二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