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862章 中都事重干系深
第(1/3)页
朱翊釴于是和两位内阁辅臣,还有南直总督劳堪和相关的官员们一道商量此事,现在地方和盐运、盐政衙门的官员们一道商量此事,地方的水旱灾害和朝廷的食盐生产,确实是需要权衡的。
从黄河夺淮入海以来,黄河河床不断抬高,渐高于淮河,导致淮河水越来越难以汇入黄淮下游,在黄淮交汇处反而也有黄河水倒灌淮河,淮河水和倒灌的黄河水渐渐在淮扬运河之西、淮安和泗州之间形成了巨大的洪泽湖。对于下游来说,这个水应该怎么治,就是盐政官员和地方官员争执的焦点了。
地方认为为了保护地方利益,应该开挖疏浚高家堰通往盐城海岸的支河,以分水势,这样的话可以防止再水势太大的时候泰州等地受灾,所以兴化和泰州的地方官员为了排涝,都想到要重新疏浚海口,据他们陈诉,泰州等地的百姓,以开海口请,状累百千计,开海口已经是当地百姓的一个夙愿了。
兴化和泰州官府通过协商,认为应当疏浚包括白驹、草堰、小海、丁溪场在内的四个盐场上的闸口,使得两州县的积水得以顺利排入海中。
但是此举遭到了盐政衙门的反对,盐政官员们认为,这些地方是灶户煎盐之地,淡水一出,势必影响煎烧,进而影响盐课供办。而且州县官员为了迅速将积水排出,在疏浚盐场入海河道之时,采取了“截弯取直”的方法,有可能会引起海水倒灌。
盐政官员们认为开海口泄水一方面会使海水倒灌,淹没盐场,也会使得运盐河水流泄海中;另一方面花费巨大,要由盐运司支出,造成盐运司和灶户的压力。
但是地方官员们认为,泰州、高邮、宝应、盐城一带水患多是由于从盐场出海的几条河道湮灭造成泄水不畅引起的,他们对朱翊釴说道:“殿下,高、宝诸湖今建平水闸,俱引支流入射阳湖,注于海,正道也,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