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4章 中都事重干系深(三)_隆庆中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864章 中都事重干系深(三)

第(1/3)页

而现在的问题是中都无论是地方官府还是民间都已经穷困至极,要想大规模赈济是不可能的,只有朝廷才有能力能够调动所需要的钱粮来大规模的实施赈济。

这肯定不是朱翊釴立马就能够决定的事情,必须要奏报朱载坖取得圣裁之后才能够施行的,朱翊釴于是命令申时行等人草拟奏疏,向朱载坖奏报有关凤阳的情况,中都凤阳府地处淮河流域,地形复杂,河流湖泊众多,加之复杂多变的气候,极易发生水、旱、蝗等  自然灾害,其中尤以水、旱灾为最。而且由于凤阳府土质疏松、地势低洼,在降雨量极大的梅雨季节,凤阳府境内的淮河易溃堤造成洪水泛滥,现在的结果是人口大量逃亡、土地荒芜,给当地百姓造成极大的心理恐慌,不敢再次长久经营,一遇灾荒就举家逃亡。

朱翊釴在奏疏中同时指出:“中都皇业所基,祖陵所在,视他地方不同。”所以要在中都破格赈济,就需要大量的钱粮,先将附近的流民聚集起来,加以赈济,安东民心,然后在恢复生产,兴修水利等事项,逐步恢复凤阳等地方的元气。朱翊钧将奏疏向京师发去之后,对于凤阳的仓储予以检查了。

对于凤阳等地的水利问题,其实之前姚臣倒是做了一些工作的,姚臣也向朱翊釴陈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凤阳、淮安以北地高,宜谷黍,而少塘堰,一遇亢旱则坐观枯稿。淮阳以东地下,宜私稻而少堤好,一遇水涝则任其淹浸。故江北地利不尽,乞敕徐、颖兵备官,督率所属,躬亲相度,随其高下,开浚修筑,使蓄泄得宜,旱涝有备,教民随地播种,一如江南,则无旷土、无惰民,而民食可足。”

而在京师的朱载坖,则在处理有关九边的事情,王崇古、李成梁在收到朱载坖的诏命之后,集中数镇精兵,渡过黄河,对于鄂尔多斯部进行捣巢,但是这次官军所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