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42章 南征北讨谋子孙(二)
第(1/3)页
朱载坖将相关的史料调出来,和戚继光、李成梁等大将们详细查看,朱载坖主要以匈奴的兴亡作为朝廷检讨的重点,匈奴作为在中华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北方少数民族,在中华的历史上是留下了极为浓重的一笔的,其历史可追溯至商朝,当时被称为獯鬻;至周朝,则名为猃狁;战国时期,正式称为匈奴。其核心统治区域位于阴山一带,因靠近中原而屡次侵犯,导致秦、赵、燕等国纷纷修筑长城以应对。
秦末汉初之际,匈奴历史上的优秀统帅冒顿单于东征西讨,南下占领河南地(河套平原),北边则降服丁零、坚昆等部,从而统一了蒙古高原,建立了历史上首个大一统的游牧帝国。此后,北方引弓之民,皆为一家。
面对匈奴强大的骑兵,汉高祖率领削平天下的汉军准备征讨匈奴,没想到遭遇白登之围,不得不采取和亲政策以示弱。经过文景两代帝王的苦心经营,随着汉武帝的崛起和国力的强盛,汉朝开始对匈奴采取攻势。在卫青、霍去病的连番打击下,河南地及河西走廊被汉朝夺占,匈奴丧失了漠南水草丰美的根据地。为了防备汉武帝的进一步袭击,匈奴主力不得不北撤至色楞格河流域。
北撤至色楞格河流域,匈奴获得了三大益处。首先,这里更加安全,因为漠北与大汉之间隔着广袤的戈壁大漠,即被称为“瀚海”的天然屏障。即便大汉的远征军能够穿越这片沙漠,其战斗力也会大打折扣,变得相对容易对付。能够达成封狼居胥的,也只有霍去病这样的名将。
其次,色楞格河流域地理位置优越,位于蒙古高原的核心地带,战略意义非凡。背靠北海的匈奴,能够向东牵制东胡系诸民族,向西出击西域,同时还能征调附近的丁零、坚昆等游牧民族作为兵源补充。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匈奴居高临下,能够轻松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