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3章 科场事重朝廷惊_隆庆中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73章 科场事重朝廷惊

第(3/3)页

平进行考核,力图通过院试消弭地方对于科举的干涉,甚至在院试之后,生员在正式入官学前,还需要进行一次覆试,主要是核对该生员的笔迹,防止生员之前冒名顶替。朝廷对于学政是很重视的,朝廷明确规定:“生员有缺,即于本处,不问官员军民之家,选择俊秀端重子弟有志于学者,考试补充,不许听信有司及学官受私滥举。”

在童生试中,为了防止地方势力干预科举,朝廷以府试淘汰大部分的无才学之人,同时又以学政主持院试,将录取生员的权力收归学政,按照朝廷规定,童试的一般程序为州县先考、继而送府、府送提学院道。但是提学官可摈弃府、州、县试,允许童生径赴学道处考验,朝廷之所以赋予提学这么重的权力,就是为了保证童生试的公平。

但是即便是如此,学政也不免受到各方势力的影响,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所谓的续案,续案就是在总案发布后,续添童生姓名于原案,补入官学。这种正取之外的续案,往往因荐牍而取,而且其关系网非常复杂。富家子弟由此而入,寒门之士或终身淹抑,是最被人所诟病了。

对于这些种种弊端,朝廷并非不知,甚至也采取了很多的手段予以遏制,但是总的来说,收效甚微,在生员选取中,弊端丛生,这点不仅仅是朱载坖这么认为的,其实朝廷大员也是这么认为的,在童生试中,舞弊最为严重的就是南直、浙江、福建、江西等所谓的科举强省了,因为这些地方的童生试竞争极为激烈,所以各种手段频出,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大明的官学是有定额的,官学的生员定额为在京府学120名,其他府学80名,州学60名,县学40名。而想要参与童生试的考生是多少呢?一些文化教育比较发达地区的应县试人数多达二千人以上,这个比例无怪乎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