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3章 科场事重朝廷惊_隆庆中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73章 科场事重朝廷惊

第(1/3)页

对于朱载坖的这个看法,杨继盛等人表示了支持,科场舞弊确实是对于朝廷信誉的极大的破坏,朱载坖也说道:“前唐黄巢之事,不可不为鉴也!”必须得让这些人有办法考进京师的,否则的话,他们到时候就要想办法打进京师来了,这点朱载坖还是很清楚的。

所以这次对于科举体制的改革首先针对的就是科举的开端,也就是县试、府试、院试,因为这三场考试时科举最初的考试,同时也是科举中最容易受到地方势力干预的考试,对于朝廷来说,科举是要杜绝各种地方势力和人情关系的往来,尽可能的网罗天下人才,防止地方势力把持科举。

在三场考试之中,公认率取率最低的是府试,杨继盛就说道:“陛下,当时入泮,每县取六、七十名,府取不过百余名,文理稍顺者,竭力营谋,府取入泮,直如拾芥。故当日童试不难于放泮,而独难于府取。”朝廷之所以将府试的录取率定的如此之低,其实也就是为了防止在生员的选取中地方势力过度干涉。

朝廷很清楚,县试作弊的可能性实在是太大了,知县的水平本来就是参差不齐的,再加上指望县令来杜绝这些地方势力对于科举的干预是不现实的,县令时很难和这些地方势力对着干的,往往县令都是和这些地方势力沆瀣一气的,这点朝廷也是很清楚的,所以朝廷将希望寄托在府试上。

因为朝廷认为知府不仅地位远远高过知县,而且其在地理位置上也离考生更远,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考生的请托,能更公正地主持考试。这样做也确实是起到了一些效果,知府毕竟是朝廷的四品大员,对于一般的地方势力,还是能够予以抵制的,只要知府本人能够秉持公心,再加上知府一般都是两榜进士出身,学识也还是过得去的,通过府试尽可能的保证在生员录取中的公平。

朝廷的想法很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