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75章 科场事重朝廷惊(三)
第(2/3)页
通大义,问难律条,试其处决,讲礼务通古今,写字不拘格式,审音详其所习之乐,观射验其膂力,又能中的,稽数明其乘除,口手相应。”对于生员的日常考核,是由地方州县来负责的,这就使得学政的权力大大受限。
而且由于政出多门,不管是地方督抚还是巡按御史,甚至是提刑按察使司也能够对于学政插上一嘴,这种多方主导的考校形式,导致权责分散,学政衰废无从追责,再加上洪武之后,将学政的考成从地方正印的考成中剔除,这样一来使得地方官对于学政就更加的不重视了。
地方官学风气败坏,教官们也无心教学,这些事情也都是确实存在的,所出现的情况就是:“儒学生员不肯熟读《四书》、经、史,讲义理,惟记诵旧文,待开科入试,以图倖中。”
而朝廷虽然设立了学政,但是学政的权力收到多方掣肘,而且学政官员任期不久,根据吏部的调查,学政官员的平均任期不足三年,而北直隶、陕西、四川、浙江、广西和云南提学官平均任期甚至不足2年,这也导致了学政无法充分的履行职务,这些都是需要朝廷予以纠正的。
朝廷要加重学政的权力,首先就是要增加学政衙门的官员数量,在提学制度刚刚设立之初,其实朝廷内的有识之士就已经发现了提学制度的重要问题,就是人员的缺乏,当时就有官员指出:“一藩之大,地方数千里、庠序百余计,官师布列、学徒万众,乃以一人督之,岂能遍历其区而日与之临也?”
朝廷仅仅派遣一个提督学政即便是加上一些僚属,对于一个布政使司的学校生员进行考察,难度也是极大的,一人提督一省学校的形式,在人员配置上己是问题立现。虽说提学官在任内遍历境内各学并不是不可能,但也绝非易事。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朝廷陆续将一些偏方边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