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0章 君臣计议父子商(二)_隆庆中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30章 君臣计议父子商(二)

第(3/3)页

概况、历史沿革、水文气象、史迹变迁、风俗人情、道路交通等等事物记载还是比较可信了,而另一部分名人传记之类的,可信程度不高。因为在这些所谓地方志,基本上本地人修的,一般而言是大领导比如知县、知州发倡议,然后由本县有文化的人比如儒学训导之类的去牵头,具体负责编写的往往就是本地的秀才、耆老甚至是童生,基本上就是认字就行,举人都很少,毕竟举人及以上的往往已经去外地当官了,不一定能留在本县。

在编撰所谓的府州县志中,主要的干扰有两个,第一个是本地的所谓世家,他们在当地的影响力极大,有关他们的家人、祖宗,肯定是要尽可能的美化的,否则的话,看给不给你好果子吃,第二个就是当地的富户,他们在发家致富之后,希望能够留名青史,府州县志就是最好的办法,他们往往以赞助的形式收买这些编撰志书的书生,只要钱给到位,什么是编不出来的。

所以黄宗羲就讲过:“以余观之,天下之书,最不可信者有二:郡县之志也,氏族之谱也。郡县之志,狐貉口中之姓氏,子孙必欲探而出之,始以贿赂,继之啊喝,董狐、南史之笔,岂忍弹雀。氏族之谱,无论高门悬簿,各有遗书,大抵子孙粗读书者为之。志与史例,其不同者,史则美恶俱载,以示褒贬;志则存美而去恶,有褒而无贬,然其所去,是亦贬之之例也。”

后人也曾经说过:“志之有二难焉:非邑人则见闻不亲,采访不实,必至漏略;如邑人而志邑事,则又亲戚依倚,好恶纷沓,必至滥收。没其所有则不备,饰其所未则不实,此其所以难也。”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地方志的人物传记本来就是给地方乡贤做传的,所以这些人的子孙必然会贿赂甚至威胁影响方志的编写人。所以方志中的传记和家谱毫无区别,完全就是一味的称颂传主。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