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29章 河工水利需兼重(八)
第(3/3)页
局整告炎之外,惟束手待毙而已。历千百载间,竟无兴念于此而倡之者。”
这些跨州县的水利工程,要朝廷来组织实施,除了大兴水利工程之外,还要广泛的植树,以防止风沙,这点其实大明的官员们已经发现了,当年曾铣复套的时候,提出了六个必取之因:“一是修筑边墙较易;二是春冰消解,虏难进犯;三是据黄河上游,可习水战;四是渠堰利好,可储谷粟;五是可垦膏腴荒地;六是军事作战条件较好。”
但是曾铣的这些理由遭到了翁万达等人的反对,翁万达就认为:“大河冬时,虏履冰长驱如平地。即夏秋时,又能冒革乘筏,系马浮渡,皆前代所未有,则天险不可恃矣。”
时任兵部尚书王邦瑞也上疏称:“林莽毁伐,樵猎蹂践。至于中卫,三百里间,山势己尽,夷旷无阻,一呼而入,直犯城下,兼可径渡河,于三边之中,最为可忧。”
由于大规模的樵采,导致河套虽然有贺兰山作为屏障,但是由于林木被砍伐殆尽,根本起不到遮蔽官军屯田的作用,同时这些树林被樵采之后,还导致土地的沙化严重,多风沙天气,风沙侵袭频繁,风患严重。由于风沙增大,对于朝廷的屯垦工作其实是极为不利的,不仅加剧沙漠化发展,由于多风沙天气,灌溉渠道常常被风沙侵蚀、壅塞,增加了水利设施的维护难度和成本。风沙经常压坏农田,压倒作物,影响农作物的生产,增加屯田开垦和耕作的成本。对于朝廷的屯田也是极为不利的。
所以朱载坖命令在西北大规模勘探煤矿,用煤炭取代木材作为主要的原料,同时在各地广种树木,尤其是在河套,要大种树木,一方面掩护官军的屯田,加强朝廷的边防,另一方面防止沙化,保护朝廷的屯田,使得朝廷在西北的屯田可以持续下去。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