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4章 黄山奇石有神话
第(2/3)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三一六世纪),一些达官贵人的深宅大院和宫观寺院都很注意置石造景、寄情物外。
王震东会长说,东汉巨富、大将军梁冀的“梁园”和东晋顾辟疆的私人宅苑中都曾大量收罗奇峰怪石。南朝建康同泰寺前的三块景石,还被赐以三品职衔,俗称“三品石”。南齐(公元五世纪后叶)文惠太子在建康造“玄圃”,其“楼、观、塔、字,多聚异石,妙极山水”(《南齐·文惠太子列传》)。
于张喜说,1986年4月,考古学家在山东临肪发现北齐天保元年魏威烈将军长史崔芬(字德茂,清河东武人)的墓葬,墓中壁画多幅都有奇峰怪石。有一幅画,描绘了古墓主人的生活场面,内以庭中两块相对而立的景石为衬托,其石瘦峭、鼓皱有致,并配以树木,表现了很高的造园、缀石技巧。唐生说,我见过这幅壁画。比著名的唐朝武则天章怀太子墓中壁画和阎立本名作《职贡图》中所绘树石、假山、盆景图,又提早了100多年。
唐生县长说,华夏是东方赏石文化的发祥地。在以自然奇石(而非石制品)为现货对象的话动方面,华夏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至少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据《太平御览·阚子》载:“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观焉。”其实,远在此前的商、周时期(公元前二十世纪),作为赏石文化的先导和前奏——赏玉活动就已十分普及。
于张喜说,据史料载:周武王伐纣时曾“得旧宝石万四千,佩玉亿有万八”。而《山海经》和《轩辕黄帝传》则进一步指出:黄帝乃我国之“首用玉者”。由于玉产量太少而十分珍贵,故以“美石”代之,自在情理之中。因此,华夏赏石文化最初实为赏玉文化的衍生与发展。《说文》云:“玉,石之美者”,这就把玉也归为石之一类了。
王杰会长说,奇石、怪石后来跻身宝玉之列,是颇具地方特色的上贡物品。《尚书·禹贡》记载:当时各地贡品中偶有青州“铅松怪石”和徐州“泗滨浮磬”。显然,这些3000多年前的“怪石”和江边“浮磐”,都是作为赏玩之物被列为“贡品”的。这就是早期的石玩,即以天然奇石为观赏对象的可移动玩物。
熊仁军书记说,如今,正值国泰民安太平盛世,赏石藏石之风日盛,势不可挡。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和完善,赏石、藏石已完全走出了深闺,越来越显现其投资增值的巨大潜力。那么,哪些石头可称之为观赏石,而且有收藏价值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了解我国的赏石资源和分布情况。据最新统计,目前我国已注明产地及石种的观赏石有九十五种,可分为象形石、纹理石、清供石、生物化石、矿物晶体、
傻子梦石说,我曾经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兄弟两个,在长江三峡一带的岸边寻石头,他们发现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