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寻海洋文物文化_傻子怪才传奇人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20章 寻海洋文物文化

第(1/3)页

  “什么是季风?”小波问。“季风是信风吗?”梦弟问。

刘傻子教授说:“人们在利用信风航行的同时,已能正确地归纳和总结出信风的来去规律。”

科学博士说:“唐代天文、地理导航水平  ,都有明显提高  ,对潮汐也能进一步正确解释。天文定位术的发展  ,集中体现在利用仰测两地北极星的高度,确定南北距离变化的大地测量术。”

刘傻子教授说,开元年间  ,天文  学家僧一行,利用“复矩  ”仪器,测量北极星距离地面的高度  ,虽与  实际数字有一定的差距  ,但这是世界首次对子午线的实测  ,而且这种  测量术很可能已经在航行中使用  。唐代航行者,已掌握利用北极星的高度来进行定位导航的技术  。

海洋爷爷说:“与天文定位术一样  ,隋唐地文导航技术也有一定提高  。航海方向、距离  、时间已相对具体,对某些地区的地理位置,或地形特征,已有明确的地文定位描述  ,并且,对远洋航行中的人工航标也有记录  。随着数学的发展  ,航海家已经能在勾股定律相似关系的原理基础上,运用两次观测计算的‘重差法  ’来测量陆标  ,大大提高了海岸测量术的水平。”

科学博士说:“在  《海涛志》  中  ,作者窦叔蒙深入研究了潮汐运  动与月亮运动的同步规律,对潮汐运动的形成原因  、大小潮出现的时间  、计算方式、潮汐循环的周期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唐代的封演指出  ,海水与月亮“潜相感致  ,体于盈缩”,宋代的燕肃认为,海潮  “随日而应月”。而至迟到了唐代,人们已经认识到,海潮实质上是一  种波动现象。

刘傻子教授说:“国外,牛顿早就认识到海洋潮汐是月、  日引潮力所导致的一种强迫振动。牛顿为简单起见,把大洋潮汐这一动力学问题  ,作为静力学处理,提出了平衡潮学说。拉普拉斯却首创潮汐动力学理论  ,提出拉  氏潮汐方程。”

小明说:“航海科技文化的内容太丰富了,说到航海  ,我想到了  南海一号沉船  ,我们什么时候去参观?”科学博士说:“我们明天动身  去广州参观南海一号。”

南海一号文化探寻。海洋奥秘探索行动组来到广州,进行南海一号文化探寻。

“海洋文化一词  ,最早出现在李二和  《舟船的起源》  一文中,后被国内外学界陆续引用。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是相互影响、  相互融合  、相互促进的。人类文明,是由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共同构成的。”

“人类古代文明,就是由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融合而成的。陆上的火与石斧  ,创造出了舟船  ,舟船的水上活动  ,又推动了大陆文化的发  展。”计算机姐姐说。

“根据‘南海一号  ’上打捞出的钱币中年代最晚的南宋钱币,可以  判断这是一条南宋沉船。船舱内保存了  6~8  万件文物  ,初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