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战国时期的风帆_傻子怪才传奇人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21章 战国时期的风帆

第(2/3)页

利用,使古罗马摆脱了沿海近距离航行  的束缚,可以从红海直达印度的港口。古罗马人对海上贸易之路的积极探索,有力地推  动了海洋贸易的形成。”

海洋专家高敏说:“我认为是因为造船技术的发达,才有丝绸之路的开拓。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先民,就已经广泛使用了独木舟和筏。春秋战国时代,我国造船技术已有了很大发展。春秋时,吴国战船已有大翼、桥船、戈船等多种。秦汉时迎来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造船技术的飞跃。1975  年至  1976  年,在广州发现了规模宏大的造船工场遗址,考古研究结果表明,这工场是当时能成批生产内河和沿海船只的大规模造船中心,可造宽六至八米、长二十至三十米,载重数十吨的大型船只,适合内河和沿海航行。”

机器人小黑插话说:“出现在汉代的‘楼船’最能体现汉代的高超造船技术。元狩  三年(公元  120  年),汉武帝在长安西南‘大修昆明池  ,列观环之,治楼船,高十余丈,  旗帜加其上,甚壮。’除大型的适合海上航行的船舶,风帆的使用,也是远洋航海的必要条件。战国时期的铜钺出现带有风帆图案的船纹,说明战国时代已出现了风帆,但此时  的帆不能转动,只能顺风行驶,还不能满足远洋航行的需求。到了汉代  ,出现了活动的  帆。三国时期,吴国丹阳太守万震所作《南州异物志》  中载‘其四帆,不正前向,皆使  邪移相聚,以取风吹。风后者激而相射击,亦并得风力。若急,则随宜增减之。邪张相  取风气,而无高危之虑,故行不避迅风激波,所以能疾。’使用转动灵活,升降自由的风  帆,克服了以往船舶只能顺风行驶的局限性,为远洋航行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夏青说:“在罗盘没有应用到海上航行以前,光有大船也是没有办法的。海上航行  辨明方向,也是一个难题。但天文学的进步,使得汉代舟师可以‘观星定海’。《汉书  ·  艺文志》记载的《海中五星顺逆》  《海中二十八宿臣分》等总结航海天文学的著作,多  达  136  卷。

刘傻子教授说:“这足见当时航海借助星宿定位的技术,已普遍使用。看来  ,随着  汉代造船与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为海外贸易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可靠的保  证。”

一位老年星国学者说:“据考证,广州古称番禺,位于南海之滨,凭借自身拥有  的海上交通中心的优越条件  ,成为华夏古代海路经贸的发祥地。从  3  世纪  30  年代  起,广州已成为海路商贸的主港。唐宋时期,广州成为华夏第一大港,也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

刘傻子教授说:“由广州经南海、印度洋,到达波斯湾各国的航线,是当时世界上最长  的远洋航线。元代时,广州的中国第一大港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