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 702章 临平县人挺好的
第(2/3)页
自于提留统筹,养护方面小问题靠乡镇,大问题靠县里,养护站的目的主要是日常的小坑槽的填补,避免发展成大的坑槽。公路沿线的每个村都要与乡里面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的养护责任。乡里面再与县交通局签订责任书,确保责任层层落实。虽然没有专门的工资和经费,但县里面财政还是会给予一定的补贴。”
唐瑞林听后,眉头微微皱起,说道:“这样的安排,会不会在无形中增加农民的负担呀?”
孙友福连忙回应道:“唐市长,您放心。公路养护的任务分摊到各个乡镇、各个村后,使用经费不多,所占的比例其实并不高。而且一旦出现大的问题,都是由县交通局统一负责处理。乡村之间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做好预防性的养护工作,确保道路能够长期保持良好状态。”
唐瑞林微微点头,语重心长地说道:“好,红旗同志、友福同志,咱们平安县是钟毅书记曾经奋斗过的地方,钟毅书记为平安县的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你们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义务,一定要管理好、发展好,绝不能辜负钟毅书记的一片赤诚之心啊。公路养护站这个做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值得肯定,但我要着重强调一点,绝对不能将负担转移到农民身上。路是被过往的汽车压坏的,又不是群众的责任,我们一定要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能让他们平白无故承受额外的负担。”
郑红旗赶忙表态道:“唐市长,请您放心,我们一定严格落实好您的指示,确保工作不出现任何偏差。”
唐瑞林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好,这个点位的安排很不错。红旗同志,下一个调研点是不是要到安平乡去看一看高粱红酒厂啊?”
听到唐瑞林提及高粱红酒厂,郑红旗的心中顿时警惕起来。高粱红酒厂在平安县地位超然,是平安县经济的重要支柱,就和一棵摇钱树差不多。然而,这两年钟毅书记一直极力推动高粱红酒厂与曹河河酒厂的合作,这让郑红旗忧心不已。高粱红酒厂对于平安县的重要性,绝不能轻易将其与曹河进行合作。而此刻,他最担心的就是唐瑞林也会提出让高粱红酒厂与曹河酒厂合并的想法。毕竟之前能顶住钟毅书记的压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齐永林市长对这个合作项目兴趣缺缺。但如果唐瑞林也对此感兴趣,那么来自市委书记和市长的双重压力,他无论如何也难以承受。
郑红旗略作思索后,说道:“唐市长,没错,现在我们就前往安平乡,去参观高粱红酒厂。”
两辆中巴汽车缓缓启动,沿着高标准公路平稳前行。尽管没有警车开道,但平安县为了此次调研,在每个村口都做了精心准备。近段时间以来,一直安排专人对唐瑞林可能途经的路线进行全面清洁,确保道路整洁干净。各个乡镇的干部也都接到了严格通知,要求时刻做好领导突然到访的准备,务必以最佳的状态迎接调研。
自从吴香梅调离平安县后,安平乡党委书记的职位便成为了平安县各级领导关注的焦点。毕竟,高粱红酒厂所创造的价值,已然占据了平安县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只要能保障酒厂的正常发展,对于任职者而言,下一步晋升的可能性便极大,因此竞争异常激烈。最终,在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郭志远亲自致电郑红旗后,自己的老部下统战部部长罗至清正式出任安平乡党委书记。这一结果让魏昌全懊恼了许久,他对这个职位同样觊觎已久,却无奈错失机会。
郑红旗转头看向身旁的晓阳和县委常委、安平乡党委书记罗至清,低声问道:“酒厂那边准备得怎么样了?”
罗至清微微点头,轻声说道:“郑书记,都准备好了,我们打算多汇报一些实际困难,少讲成绩,这样也能让领导放弃想法。”
郑红旗微微点了点头道:关键是孙向东的工作!
从高标准公路进入安平乡地界后,路边一块醒目的广告牌映入众人眼帘,上面写着:“百年红高粱,醉美安平乡,热烈祝贺高粱红酒成为省政府指定接待用酒。”
王瑞凤透过车窗看到广告牌,不禁伸手指了指,说道:“唐市长,您看啊,这个高粱红酒厂还挺注重文化建设的,这广告语取得不错,凸显了地方特色和产品优势。”
唐瑞林顺着王瑞凤指的方向看去,微微点头,说道:“嗯,确实不错。这两句广告语简洁有力,精准地抓住了重点,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高粱红酒厂的底蕴和特色嘛。”
臧登峰也跟着说道:“哎,你们闻到没有,这空气里隐隐约约好像有一股酒糟的味道。”
唐瑞林回忆道:“之前,我和周鸿基书记来过这里。当时省上领导来视察的时候就说过,这才是真正有酿酒氛围的酒厂。有些酒厂,虽然厂房建得很大,但走进厂区却根本闻不到酒味,让人不禁怀疑那酒是怎么酿造出来的啊。”
汽车缓缓驶入安平乡街道。安平乡作为远近闻名的接待乡,主干道两旁的景象焕然一新。每家每户的院墙都由安平乡政府出资重新粉刷,洁白的墙面在阳光下看着干净舒适。通往高粱红酒厂的主干道两侧,行道树上整齐地刷上了一米多高的白色涂料,仿佛一排排卫士,守护着这条通往经济繁荣的道路。
不多时,高粱红酒厂的新厂出现在众人眼前。虽然其规模比不上曹河酒厂,但占地约五六十亩的厂区内,生产车间、灌装车间、包装车间、发酵车间、储藏车间一应俱全,整个酒厂呈现出一派脱胎换骨的崭新气象。
众人纷纷下车,唐瑞林、王瑞凤和臧登峰在县里领导的陪同下,与乡长展志齐、厂委书记孙向菊、厂长高春梅、副厂长李正阳、总工程师孙向东等人在酒厂广场会合。
唐瑞林下车后,与众人一一亲切握手,感慨道:“这酒厂的变化可真是翻天覆地啊,看得出来,大家没少下功夫。”
郑红旗见状,马上上前,有条不紊地介绍起在场的人员。当介绍到孙向东时,唐瑞林扭头看向郑红旗,笑着说道:“不容易啊,红旗同志。你对酒厂领导班子的每一位同志都如此熟悉,一看就知道平时没少关注酒厂的发展,功夫用在了平时,没少下功夫啊。”
其实郑红旗对酒厂人员如此熟悉并非刻意为之。一方面,酒厂已然成为领导视察的高频视察点,每个月都会有各级领导前来参观考察,他自然与酒厂的人员频繁接触,十分熟悉;另一方面,他天生记忆力出众,无论是阅读文件、书籍,还是接触新的人物,基本上只需看一遍、见一次,就能牢牢记住相关信息。
随后,众人开始参观高粱红酒厂的各个车间。二哥正阳作为分管负责人,又是酒厂领导里唯一一个大学生,按照安排在旁边进行详细介绍。每到一处,都能深入浅出地讲解生产工艺、流程以及技术要点。遇到介绍不足之处,县委常委、安平乡党委书记罗至清便及时进行补充汇报,确保唐瑞林等领导对酒厂的情况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参观结束后,众人来到会议室。唐瑞林神色严肃,缓缓说道:“高粱红酒厂一直是钟毅书记重点关注的企业。钟毅书记在之前的党政联席会上多次强调,要将高粱红酒厂的成功经验复制推广到曹河酒厂,促成两个酒厂的合作。这不仅符合咱们社会主义大家庭先富带动后富、互帮互助的制度优势,更是从全市经济发展大局出发的重要决策。如今,曹河酒厂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平安县委、县政府要站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主动与曹河县进行对接,毫无保留地将高粱红酒的制作工艺向曹河酒厂推广,两家酒厂必须实现合作。大家要清楚,曹河酒厂可是有 1000 多人的大厂,这背后牵扯到 1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