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03章妹妹太需要进步了_媳妇邓晓阳我叫李朝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 703章妹妹太需要进步了

第(1/3)页

副市长王瑞凤听到晓阳为临平县说话,眼神中闪过一丝疑惑。她微微扬起下巴,转而看了看高粱红酒厂,语气中带着一丝审视的意味,疑惑地问道:“这高粱红酒厂是在平安县吧?你是平安县的副县长吧?”

晓阳心中一紧,赶忙笑着说道:“王市长,这里是平安县,我是平安县的副县长。”

“哎哟,晓阳,我还以为我来错地方了。你作为平安县副县长,这立场可不够坚定啊。缺钱,谁不缺钱?你们平安县就不缺钱?那你们搞什么技术入股嘛?我跟你说啊,晓阳,别说五个人的技术团队,就是五十人的技术团队,一百五十万,你算算一个人能挣多少钱?三万块钱。”说完之后,王瑞凤压低声音,嘴角微微撇起,笑着说道,“你们平安县的郑红旗,也是个抠抠索索、满脑子钻到钱眼里的人。”

晓阳赔笑着,说道:“王市长,我们平安县财政真的很紧张。”

王瑞凤很是不屑的笑着说道:“刚刚听了你们的汇报,你们酒厂效益不错,一个酒厂创造的效益,比县里几十家国有企业加起来都高。你在这儿给我哭穷?这马上要进行审计了,到时候审计报告出来,你们哪个县的家底能藏得住啊?干脆你们平安县就把那一百五十万出了。张庆合年龄也不小了,好不容易在煤炭公司追回了点钱,结果就像摊大饼一样,发一发工资,清一清欠款,剩不下几个儿子。临平县啊,才是真的‘穷’。”

晓阳还想说点什么,嘴唇微微动了动。这时唐瑞林市长已经上了中巴车。王瑞凤上车之前拍了拍晓阳,那力度不轻不重,她低声说道:“那个孙向东是不是你们故意安排的?”

晓阳马上尴尬地说道:“王市长,这您可想多了。孙总工程师一向如此,这个酒厂他在,酒厂的技术传承就能保证;他不在,这个酒厂很多关键技术还真不好搞啊,这是人家祖传的秘方。”

王瑞凤市长身高不低,足足有接近一米七。而晓阳时常号称自己有一米七,但和王瑞凤站在一起,差了接近一个半头。这么一对比,还真让人搞不清晓阳的身高到底是多少。

王瑞凤从省城来,对秘方的传承等事情认识更加深刻,她点了点头,眼睛微微眯起,像是在思索着什么,说道:“明白了,明白了,其实,人家要是出来单干,高粱红酒厂就只剩高粱了。”

看着领导们都上了车,二哥正阳走过来对晓阳说:“晓阳啊,老三今天回不回来?”

晓阳疑惑地皱起眉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解,问道:“咋了,二哥,有事?”

“哦,没什么事。就是说他要是回来的话,你让他抽空回来一趟。”

晓阳追问:“到底什么事啊?”

二哥正阳面露为难之色,双手不自觉地搓了搓脸,仿佛在试图搓掉心中的纠结,说道:“哎呀,是这样,他从孙向东那里拿了几坛老酒,一直没给钱,孙向东一直念叨这事呢。”

晓阳调侃说道:“二哥,多大个事,你这当哥哥地把钱给了不就完了吗?”

二哥正阳苦笑着摇了摇头,无奈的说道:“哎呀,我们兄弟几个,这不是都没掌握财政大权嘛。我的工资,我做不了主啊。”

晓阳很是不屑地说了一句:“看你们哥俩,咋就混成了这样?”说完看了一眼中巴车,接着说道,“二哥,今天先不说了,我还要陪领导呢。”

唐瑞林一行先后又视察了环美公司,又去地毯厂。在县委招待所吃完午饭,没有休息,就朝着秀水乡出发。

中巴车上,秋意暖暖,秋阳温柔地透过车窗洒在车内,光影在座椅和地板上跳跃着,阳光照在脸上,让人不时地打着哈欠,仿佛被这温暖的阳光催眠了一般。郑红旗打了一个哈欠之后,眼睛微微眯起,看着身旁的魏昌全说道:“昌全啊,前面几个点汇报得都很不错。下午到秀水,重点是看农业工作,你要对整个工作都熟悉啊。”

魏昌全微微挺了挺胸膛,眼神中透露出自信,说道:“书记,您放心,各项数据我都很清楚。”

郑红旗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神色,又说道:“记住,吨粮田的建设和经济作物是重点。”

郑红旗本想再提醒魏昌全一些事情,但话到嘴边又觉得说多了显得自己婆婆妈妈,显得对魏昌全不太放心。毕竟魏昌全的汇报稿,自己也看过几次。

不过郑红旗也知道,有王瑞凤市长跟着,这个时候魏昌全是绝对不能看稿子的。他微微皱了皱眉头,又不放心的道:一定不能看稿子啊。

到了秀水乡,和乡里领导汇合之后,就来到了视察的点——省农业厅暖棚种植实验基地。众人下车之后,还是一样的流程,握手寒暄、听取汇报。由于是在田间地头,这里临时搭建了男女两个厕所,上面用红色油漆写的“男女”二字油漆未干,还散发着一股刺鼻的油漆味道。

魏昌全汇报道:“今年秋玉米的长势良好,秋玉米加上冬小麦,基本能够实现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特别是我们争取了农业厅的支持,试点推广了暖棚种植技术,暖棚里种植的蔬菜,能够在冬天走向餐桌。这样既能为城市供应蔬菜,也能为广大农民创造收益。”

说着一行人就走入了一个暖棚。暖棚的门上挂着一条破旧棉被,掀开之后是一道简易木门。众人进去后,唐瑞林立刻感觉到暖棚里比外面温度高了不少。太阳晒在暖棚上,温度至少比外面高了八九度。暖棚里挂着一个温湿度表,唐瑞林走过去看了看,又伸手触摸墙壁,感觉墙壁里都要渗出水来,那潮湿的触感让他的手指微微一颤。

唐瑞林打断魏昌全说道:“老人家在1988年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判断是多么的伟大啊。同志们!东原九县两区,哪个县没有去学习过寿光的暖棚技术啊?为什么单单只有咱们平安县推开搞了试点?并不是说这片土壤特别适合种植暖棚作物,而是我们平安县的干部,才是让暖棚技术生根发芽的最好‘土壤’。‘怎么样改革?靠什么开放?关键是打造一支能打胜仗的队伍,培养一批堪当重任的干部嘛。”

晓阳跟在身后,踮着脚探头看着唐瑞林作指示,心里暗道:原本以为这个唐瑞林只是个善于酒桌应酬的人,现在看来,唐瑞林也是出口成章,其理论水平和高度,确实颇有领导干部风范。不禁对唐瑞林多了几分敬佩,眼神中也是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

唐瑞林又走上前去,蹲在地上,动作有些缓慢,毕竟他平时很少有这样的姿态。他伸手抚摸着长出的西红柿,那西红柿的表皮光滑而温暖,与旁边的老农交流起来。这个时候,电视台的摄像机也是换上了第三块备用电池,将镜头对准了市政府主持工作的副市长唐瑞林,摄像机的镜头闪烁着玻璃的光泽,仿佛在记录着这重要的时刻。

在暖棚视察完之后,唐瑞林从暖棚里走出来,身后还是一群人跟着。唐瑞林说道:“红旗同志、友福同志、昌全同志,你们的工作干得很好,无论是工业上还是在农业上,都走在了全市的前面。照这样下去,只要你们保持这种发展的势头,我看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