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3 章 周鸿基家宴宾朋,唐瑞林铩羽而归_媳妇邓晓阳我叫李朝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13 章 周鸿基家宴宾朋,唐瑞林铩羽而归

第(2/3)页

爸,唐叔叔,门口来了一辆奥迪车。”

周鸿基顺势站起身:“好啦瑞林啊,组织上的安排不要多想,要相信组织,服从大局。走吧,迎接一下,我估计不是岳峰就是镜堂主席,往外走吧。”

说话间,省政府副省长岳峰和省劳动人事局局长邓牧为两人也先后同车抵达。众人都是老熟人了,经常在一起交流,相互之间都很熟络。大家还是礼貌性地握了握手,寒暄几句后,便都坐在客厅宽大的沙发上,随意地聊着天,话题自然围绕着即将到来的新年和工作。

岳峰主动问道,语气带着熟稔:“秘书长啊,今年恐怕您又不能回家过年了吧?”

周鸿基笑着点头,带着一丝理解上级的坦然:“今年回不去了,中央领导要在省上过年,所以啊,呃,明天就是腊八了,我们就要忙起来了。今天很不容易把大家凑起来,我们提前过个腊八节,忙完了今天之后啊,恐怕就难再聚了。”闲聊一会,周鸿基抬手看了一眼手表,说道:“已经5点半了,走吧,我们到门口迎一迎镜堂主席。”

唐瑞林此刻只能在旁边陪着笑。在座的众人里面,都是东原籍在省上工作的领导干部,每一个都级别不低、人脉深厚。他在旁边陪着笑,当众人起身要去外面迎接时,唐瑞林似乎又找到了之前给周鸿基当秘书长时的感觉,下意识地快走两步,拉开了房门。

众人在小院里就讨论起了暖棚里的青菜。周鸿基指着暖棚,对分管农业的岳峰说:“岳峰省长啊,你在抓农业,现在看看这个暖棚技术的推广是极为成功的。怎么样?省里面这次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表扬,说咱们为解决首都的‘菜篮子’工程做出了贡献。”

岳峰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回应道:“秘书长,我看不只是首都的‘菜篮子’,整个北方可能都要告别冬天只能吃萝卜白菜的历史啊!现在省农业厅和农科院正在做全面的技术研究和推广方案,争取在全省范围内铺开。到时候,每个市都要下指标。”说完,他目光转向旁边的唐瑞林,带着工作部署的意味:“瑞林同志,东原可是农业大市,以后在农业技术暖棚的推广上,你可要代表政协多呼吁支持,分担一些工作啊!”

就在这时,一辆奥迪车稳稳地开了过来。众人神情都严肃了些。唐瑞林习惯性地想去开门,刚迈了半步,马上又收了回来——在这个场合,开门显然轮不到他这个副厅级干部。车辆停稳后,周鸿基笑呵呵地主动迈出半步,亲自打开了后座车门。

省政协主席邹镜堂还是和以前一样,精神矍铄,笑容满面地下车,声音洪亮:“不好意思啊,让诸位久等了!”大家相互客套一番后,便走进了餐厅。

周鸿基家里按照东原的风味做了满满一桌家乡菜。浓浓的家乡味,瞬间勾起了众人的乡情。邹镜堂在主位坐下,看到了桌子上的烧鸡,就笑呵呵地说道:“这个味道一辈子忘不了啊,省城里可做不出这个味道。”紧接着,他拿起桌子上那瓶包装精致的高粱红五年陈酒,端详着说道:“哎呀,牧为呀,你们平安县真是走在了全国前列呀!这高粱红五年陈酒都上了省电视台广告了吧?为咱们家乡争光啊!”

邓牧为谦逊地笑着回应了几句。众人落座,凉菜热菜陆续上来,酒杯也已斟满。周鸿基作为东道主,笑着环视众人:“邹主席,岳省长,牧为局长,学文同志,伟正部长,还有瑞林啊,今天呀,大家都是东原籍在省上工作的同志,每年都有聚聚的惯例。今年呀,我还是当仁不让把大家组织了起来。今天是家宴,略备薄酒……”他顿了顿,目光恭敬地转向邹镜堂,“怎么样?我们还是请镜堂主席提第一杯?”

邹镜堂笑着摆摆手,姿态很高却透着亲切:“啊,这个。既然说了是家宴。那家宴呐,大家都是家里人,家里人聚会,自然是有家底的主人提杯嘛?呃,鸿基啊,大家没有外人呀,你就不要推辞了。”

周鸿基和邹镜堂又客套一番后,作为省委常委、秘书长,他知道过分的客气反而显得生分,便不再推辞,举杯说道:“那好,我就抛砖引玉,提第一杯。新年马上要到了,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和美,万事如意啊!”祝酒词虽老套,但中规中矩,符合场合。众人纷纷举杯,气氛融洽地喝下了第一杯酒。

喝完酒之后,周鸿基看向周海英:“海英啊,今天是家宴,在座的都是长辈,倒酒的工作啊,就交给你了。”周海英平日里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但今天同桌的都是省部级领导和重要厅局一把手,虽然大家嘴上说的是家宴,但级别威严犹在,他自然不敢随意说话,倒显得格外谨慎规矩起来。他连忙起身,恭敬地先为邹镜堂添酒,再依次为岳峰、于伟正、邓牧为、李学文、唐瑞林添酒,最后才给父亲周鸿基添上。众人自然都非常有礼貌,手指轻扣桌面以示感谢。整个酒桌氛围热闹而有序,大家保持着应有的平和与分寸,相互之间的交谈点到即止,很有节奏和规矩。

几轮敬酒之后,气氛更加热络。周海英倒酒都有些忙不过来,唐瑞林也适时加入帮忙。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周鸿基见时机成熟,主动将唐瑞林叫到身边,带着他走向主位的邹镜堂,笑容中带着郑重:“邹主席啊,咱们聚会啊是从来不谈工作的,但是啊,今天我要为瑞林破个例,有点工作上的事情要跟您汇报啊。您在政协所做的工作,有口皆碑,下一步后继有人啊!根据组织上的安排,瑞林同志下一步啊,要到东原市政协工作,担任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您可是我们政协系统的老前辈、老领导,以后还要请您多多关照东原政协的工作,多指点瑞林同志啊!”

他顿了顿,仿佛在解释,又像在宣布一个既定事实,声音清晰而平静:“啊,我要给邹主席汇报一声,这不算泄密,这个常委会的文件今天已经出了。瑞林同志啊,免去市委副书记职务,任市政协党组书记。”这话一出,等于是正式向在场所有人通报了唐瑞林的去向。

邹镜堂闻言,郑重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理解和支持的笑容:“啊,鸿基啊,你不说我也不好问啊,组织部的同志之前已经给我沟通过了。对瑞林同志到政协工作,我表示欢迎和支持。”他目光转向唐瑞林,语气变得语重心长:“这个政协啊,是有很大作用的平台。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政协作用发挥不够充分,那和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也有一定关系。你看,全省近20个地级市的政协主席,多数年龄都在五十七八岁、五十八九岁。退休制度的实行,干部到龄即退,这本身是制度要求。这个年龄层次啊,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有所变化,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但这和岗位本身的价值没有关系啊。”

说着,邹镜堂竟然站起身来,主动与有些发怔的唐瑞林碰了一杯,语气充满鼓励和期许:“瑞林同志啊,政协工作大有作为,大有可为!你作为整个省内最年轻的政协主要负责同志,我从内心里是欢迎和支持的!虽然我下一步也要退下来了,但是啊,我依然会关心政协的工作,支持政协的发展,继续建言献策。你这么年轻,在政协这条战线上坚持下去,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为全省政协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呀!”

邹镜堂这番话,既是官方的欢迎辞令,也带着几分对后来者的鼓励和安抚。但听在唐瑞林耳中,却如同坐实了他的“靠边站”。他太清楚了,邹镜堂一旦正式退下来,影响力必然大减,再想给自己实质性帮助恐怕很难。他内心本想着此行能争取周鸿基的支持,或许还有转圜余地,没想到下午的省委常委会就已经做出了最终决定。这突如其来的“官宣”,让唐瑞林心情瞬间跌落谷底,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他强挤出一丝笑容,与邹镜堂碰杯,一饮而尽。

碰杯时,唐瑞林猛然注意到,邹镜堂的杯子里还有多半杯酒。在东原乃至许多地方的酒场文化里,“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是心照不宣的规则。邹镜堂杯中剩余的酒量,似乎在无声地印证着彼此关系的“浅”。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