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14章 唐瑞林心有顿悟,周海英提供干股_媳妇邓晓阳我叫李朝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 1114章 唐瑞林心有顿悟,周海英提供干股

第(2/3)页

就退,周鸿基难道真不知道这钱的来路?那每一分钱上面,不都写着“权力”二字吗?周鸿基此举,无非是壮士断腕,用儿子的“破财”来保全自己,切割与龙腾旧账的联系,同时也彻底撇清与自己的关系。自己,连同那350万,都成了周鸿基用来平息事端、保全自身的筹码。

一支烟抽完,唐瑞林又点上一支。他想到太多:在全市干部大会上宣读人事任免时,自己比于伟正还年轻一岁,于伟正却成了市委书记;自己比张庆合年轻近七岁,张庆合还能继续当市长;还有王瑞凤、郑红旗、臧登峰、侯成功、白鸽这些更年轻的干部……哪个不是春风得意?倘若不是自己站错了队,或者说错了话……错就错在自己生不逢时,遇到了钟毅这个政治斗争的高手?还是错在自己不够狠,不够圆滑,没有像于伟正那样早早抱紧周鸿基的大腿?他反复咀嚼着过去几年的点点滴滴,试图找出那个关键的转折点,却只觉得一片混沌。

不知过了多久,唐瑞林混乱的思绪中,突然又冒出一个念头:自己走了之后,市委副书记的办公室,会迎来谁?他几乎立刻就想到了答案:李学武!一定是李学武!在岳峰没当副省长之前,李家在东原式微,李学武连解决副厅都磕磕绊绊,李学文在省里也退了二线。李学武不就是因为在邹新民的人事档案上写了句“此人不堪重用”,就被压制了半年吗?如今岳峰当了副省长,投桃报李,李学武必然是新任的市委副书记!岳峰需要李学武在东原作为他的触角和代言人,而周鸿基也需要平衡各方势力,李学武的上位,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想到这里,唐瑞林嘴角竟露出一丝近乎荒诞的笑意。想到最后能够确认,不是自己干得不好,也不是自己站错了队,而是自己关系不够硬!仅仅抱着周鸿基这一条大腿,看来是靠不住的。现在被抛弃,也就正常多了。张庆合背后是邓牧为,李学武背后是岳峰,自己呢?已经不能给周家带来任何价值了。周鸿基需要的是能帮他稳固东原、延续影响力的新代理人,而不是自己这个已经“失败”过一次的秘书长。自己在周鸿基的棋局里,已经成了一枚弃子。

就这样辗转反侧,苦思冥想了一夜,唐瑞林抽了两包烟,枕边散落着烟灰和烟头。房间里弥漫着浓重的烟草味。早上起床时,只觉得嗓子干得冒烟,浑身酸痛,脑袋昏沉沉的。但经过这一夜的煎熬,他似乎真的想通了一些事情。自己以往最不屑的,就是那些“买卖人”,觉得他们满身铜臭,目光短浅。可现在呢?平安县的王满江退休后搞起了建筑公司,活得滋润;周鸿基默许儿子周海英做生意,龙投集团风生水起;钟毅对儿子经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李学武的儿子也在下海经商……是啊,谁不是为了钱?谁不是为了那几两碎银子?挣钱有什么错?周海英的话太有道理了,自己撞了南墙才悟出来的道理,人家早就想明白了。再大的官,一旦退休,权力过期作废。只有在当权时挣下足够的家底,才能保证家族的体面和延续。权力是暂时的,金钱才是相对稳固的保障。自己以前太清高,太理想化,忽略了这最现实的一面。

迷迷糊糊正要入睡,敲门声响起。周海英的声音传来:“唐书记,该吃早饭了。”唐瑞林这才惊觉,自己连衣服都没脱。他连忙起身,看着地上散乱的烟头和蒙着一层的烟灰,自嘲地笑了笑,仿佛真的通透了些。活了52年,今天终于想明白了:钱。只有钱。还是钱。在权力场失意后,金钱或许是另一种形式的补偿和保障。

两人在省委招待所装修古朴大气、却透着庄重肃穆的餐厅里简单吃了早饭。周海英心里多少有些愧疚。毕竟唐瑞林在担任市委副书记时,明里暗里确实帮自己安排了不少干部,使得自己在东原官场有了“第二组织部长”甚至“地下组织部长”的名号。他很是热情地帮唐瑞林盛粥,拿包子油条,端豆腐脑牛奶。

唐瑞林落座后,看着面前略显丰盛的早餐,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笑容:“哎呀,吃个早饭而已,何必这么铺张浪费啊!”

周海英连忙笑道:“唐书记,我是不知道什么合您的口味,所以各样都拿了一点。”

唐瑞林拿起一个包子,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和感慨:“哎呀,不知道什么合口味,那可是对我的关心不够啊。”

周海英心头一紧,赶忙解释:“唐书记,您说笑了!哪能是我关心您呢?都是您关照我,没有您的关心,怎么会有龙投集团的今天呢?”

唐瑞林咬了一口包子,慢慢咀嚼着,目光有些飘忽:“以前啊,就有人劝我在市工业园区办个厂,拿补贴嘛。海英啊,说实话,之前呢,我把心思全用在了工作上,全用在了思考党的事业上。现在看看这人呐,除了工作之外啊,还要生活。生活也是人生中的主要部分吧。”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种迟来的“醒悟”,“但现在看起来啊,当工作狂还是不行啊,还是要考虑生活上的事。下一步啊,我从市委副书记到二线干部,以后时间也多了,工作上的压力也小了,担子也轻了,可要和你学着做一做生意啊,好好规划一下我人生的下半程了。”

唐瑞林此话一出,周海英立刻心领神会——这位即将上任的政协主席,是想入股做生意了!他内心自然是乐见其成。唐瑞林虽然不再是手握实权的副书记,但毕竟是四大班子一把手,政协主席的牌子还在。父亲周鸿基再过一两年也要退,但唐瑞林至少还有七八年时间。于伟正作为市委书记,有些事情不好直接出面,有唐瑞林这个政协主席在台前,很多生意上的事情会方便许多。而且,唐瑞林在东原经营多年,人脉深厚,他的加入,对龙投集团来说,无疑是一层新的保护伞和资源。

周海英赶忙说道:“哎呀,书记啊!我以前也私下跟您汇报过,也给您一些暗示,但是您呀,确确实实都把精力放在了工作上。您能投身商海,那也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支持改革开放事业嘛!唐叔叔,我保证啊,咱们一定能够把生意做大做强!”

唐瑞林笑了笑,放下筷子,语气带着一种刻意强调的“原则性”:“海英啊,你知道的,这些年呀,我呀,清心寡欲,手底下没有多少积蓄。我也不知道你们这生意上需要多少投入?我也不知道做什么好。这样吧,我给你拿两万块钱,你帮我投资运营一下。”他伸出两根手指比划了一下,目光直视周海英,观察着他的反应。这两万块,对他这个级别的干部来说,不算多,但象征意义重大。他要的是一个名正言顺的股东身份和未来的分红渠道,而不是不明不白的“干股”。

周海英连忙摆手,笑容满面:“哎呀,唐叔叔啊,您这么说就见外了!这样吧,生意上的事儿,具体不用您操心了,我来负责就行了。其实唐叔啊,我实话给您报告,咱们龙投集团,我早就给您算了一份股份了!”他试图用“干股”来拉拢唐瑞林。

唐瑞林脸色一正,立刻摇头,语气坚决:“海英啊,这可不行!无功不受禄嘛,受党教育多年,底线和原则我还是有的嘛。有投入才有产出,这是基本的科学规律嘛!我之前没投钱,这一点是原则,底线不能突破!你如果不接受我的投资,我坚决不要你的分红!”他目光直视周海英,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唐瑞林深知,不明不白的钱,拿在手里烫手,后患无穷。只有真金白银投进去,才算名正言顺,将来出了事,也有个说法。

周海英看着唐瑞林认真的表情,心里明白,这位老领导是要用这象征性的两万块,来换取一个“名正言顺”的股东身份和未来的分红。他立刻笑道:“哎呀,书记!既然您话都说到这个份上,我呀,按您的指示办!”他不再坚持,知道唐瑞林有他的顾虑和原则。

两人坐在餐厅一个相对僻静的角落,周围吃早饭的人不多,说话倒也方便。吃过饭来到大堂办理退房手续。前台一位漂亮的女服务员,看着登记簿,抬头问道:“你们谁昨晚上住的303房间呀?”

唐瑞林昨天晚上喝了酒,加上心绪不宁,根本没注意自己住哪个房间。周海英倒是清楚,上前一步问道:“同志,什么事?”

服务员指着登记簿,语气带着公事公办的严肃:“是这样,我们同志去验房的时候,发现303房间的地毯烧了两个洞,上面还有一层烟灰。这地毯是从平安县地毯厂专门定做的,幸亏没起火,要是起了火,后果不堪设想!”她语气中带着一丝后怕和责备。

周海英一听,知道这肯定是唐瑞林昨晚抽烟弄的,立刻揽下责任:“好了好了,同志,昨天晚上我喝多了,抽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