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2 章 田嘉明调整分工,王建广重回东原_媳妇邓晓阳我叫李朝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22 章 田嘉明调整分工,王建广重回东原

第(3/3)页

根,魂归故里,这是人之常情,也是我们该做的事。”

王建广用力回握了一下我的手,点点头,目光转向一旁的县政协主席刘超英。刘超英连忙接话道:“是啊,王老!现在政策放开了,咱们的大门永远敞开!家乡的父老乡亲都盼着你们常回来看看!”

王建广却缓缓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苦笑:“难喽!我们那批人,剩下的不多了。有的,像老李、老赵这样,埋骨他乡,等着我送回来;有的,身体垮了,经不起这舟车劳顿;还有的......”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去,“囊中羞涩,觉得在外头没混出个人样,无颜见江东父老啊;更有些老伙计,家里早没人了,回来......又能找谁呢?”话语间透着一股沉甸甸的沧桑和无奈。

说完,王建广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不远处路口新立起的巨大拱形牌子吸引。牌子的正面,是红底黄字、醒目庄重的“东洪县人民欢迎您”;背面则是“欢迎您再来”。他眯起眼睛,仔细辨认着牌子上的字。

刘超英见状,立刻热情地引着王建广走到牌子正面:“王老,您看!这牌子,是咱们东洪县父老乡亲的心意!这几个大字——‘东洪县人民欢迎您’,就是专门为您写的!”他又拉着老人转到牌子背面,“这边呢,写的是‘欢迎您再来’!盼着您常回家看看!”

王建广看着背面的简化字,脸上露出一丝略带窘迫的笑意,指着那几个字道:“超英啊,这边的字……我多少有些不敢认了。这些年变化太大,简化的字,我这老头子看着眼生喽。”

县人大主任刘进京笑着解释道:“王老,这是简化字,好写,也方便老百姓认读嘛,是推广的文字改革。”

王建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没再说什么,目光却顺着平坦崭新的东光公路望向远方。刘超英指着脚下这条笔直宽阔的柏油路,声音带着自豪:“王老,您看这条路!这东光公路,也是咱们县里下了大力气修的!为了迎接您回来啊,县长可是亲自抓进度,要求务必在您回来前通车!”

我揉了揉鼻子,笑了笑。

王建广闻言,猛地一怔,脸上露出受宠若惊又夹杂着不安的神情,连连摆手:“哎呀!使不得!使不得啊!这……这太破费了!太隆重了!我老头子何德何能,当得起家乡如此厚待?折煞我了,折煞我了!”他转向我,神情恳切,“李县长,这……这怎么使得?”

我微笑着,语气平和而坚定:“王老,您当得起。您代表的不是一个人。修这条路,迎的是游子心,通的是归乡情啊,方便的是全县百姓。这是县委县政府该做的事。”

刘进京适时地将我们几位在场的县领导重新向王建广介绍了一遍。王建广也郑重地将自己的一双儿女王佳、王惠介绍给大家。寒暄过后,王建广环视着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眼中再次泛起泪光,感慨万千:“李县长,进京,超英,还有各位领导,我老头子这次回来,最大的心愿算是了了一桩。我下半辈子,就剩一件事了——把我那些客死他乡的老伙计们,一个个都带回来!让大家……都能回家!”说到“回家”二字,老人的声音再次颤抖,饱含着无尽的心酸与执着。

在料峭寒风中又站了约莫半小时,充分表达了家乡的敬意后,我们一行人陪同王建广及其子女,乘车返回县委招待所。

招待所最好的套房内,众人围坐在会客区的沙发上,喝着热茶,关切地询问着老人生活情况。王建广显得很高兴,示意儿子王佳打开一个随身携带的皮箱。王佳从箱子里取出一个深棕色、约莫铅笔盒大小的精致木盒,递给父亲。

王建广轻轻打开木盒的搭扣,里面竟是满满一盒金光灿灿的戒指!粗略看去,足有几十枚之多。老人将木盒转向我们,脸上带着真诚而朴实的笑容:“李县长,进京,超英,还有各位领导。上次回来,就是你们几位全程陪着我、照顾我,老头子心里暖啊,一直记着这份情。这次回家,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就托人打了些金戒指。”

他拿起一枚戒指,戒指样式古朴,份量不轻,“一个是给老家的叔伯兄弟、侄孙晚辈们留个念想;另一个啊,也是想给咱们这几位家乡的父母官、好朋友,一人一枚!不是什么贵重东西,就是个心意,一个纪念!”

我们几人连忙推辞。刘进京首先开口,语气诚恳:“王老,您太客气了!这可使不得!接待您、是我们分内之责,哪能收您这么贵重的礼物!”

刘超英也连声附和:“是啊,王老!您的心意我们领了!但这戒指,我们绝对不能收!您还是留给家里的亲人们吧!”

王建广执意要送,拿着盒子就要往我们手里塞。一番真诚的推让后,见我们态度坚决,老人只好作罢,脸上带着一丝失落,但更多的是理解。他将木盒小心盖好,交还给儿子收好。

我握住老人的手,语气恳切:“王老,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咱们都是您的亲人,您回家就是最大的喜事!您说的情分,我们心里都记着呢。这些戒指,还是留给您家里的后辈们吧,看到您回来高兴,就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王建广听了这话,脸上的失落一扫而空,转而露出欣慰的笑容。他转头低声与身边的儿女交谈了几句,显然是在转述我的话。王惠和王佳脸上也露出笑容,连连点头。王建广转回头,看着窗外招待所院子里几棵落光了叶子的老槐树,感慨道:“看着家乡的变化,看着这平整的大马路,看着你们这些真心为民办事的领导,老头子心里是真高兴啊!”他顿了顿,看向我,“那这样,李县长,明天一早,咱们先去送老李和老赵,让他们入土为安。后天,我再带孩子们回老家村里看看!”

“好!都听您安排!”我点头应道。

与此同时,东洪县公安局办公楼内。临近下班时分,政委万金勇端着那个印着“先进工作者”字样的搪瓷茶缸,踱步走进了党委书记田嘉明的办公室。屋里生着烧得通红的煤球炉子,比走廊暖和不少。

万金勇熟门熟路地拖过一张椅子,挨着炉子坐下,一边烤着手,一边汇报道:“田书记,集资房二期那边,又有几户老同志松口了。我做了一下午工作,他们表示理解局里的难处,愿意配合搬迁。就是……”他顿了顿,观察着田嘉明的脸色,“就是对老干部集资这块的补贴标准,他们还是希望能再提高一点。毕竟退休工资不高,一下子拿出几千块,压力不小。”

田嘉明正低头批阅文件,闻言头也没抬,声音带着一丝不耐烦:“老万啊,这些问题你就不要再带回来了。县里财政什么情况,你又不是不清楚!咱们公安局几百号人,年轻同志占大多数,他们工资更低,负担更重!集资房主要是为了解决他们的困难!老同志们有房子住,已经是组织照顾了,补贴标准不可能再提高!要顾全大局!”

万金勇叹了口气,知道在这个问题上田嘉明态度强硬,再说无益。

田嘉明签完文件,这才放下笔,抬起头,身体靠在椅背上,双手交叉放在小腹上,姿态放松却带着掌控感:“嗯,老万啊,正要跟你通气。局党委考虑,对班子成员的分工进行一次优化调整。陈大年同志政治素质过硬,基层经验丰富,在城关所干得有声有色,是时候给他压压担子,让他参与到局里的核心业务管理中来。”

万金勇心里咯噔一下,试探着问:“书记的意思是?”

“让大年同志分管刑侦和治安!刑侦和治安是公安工作的拳头和基石,交给大年同志这样熟悉基层、敢打敢拼的老同志,我放心。”

万金勇眉头微皱,谨慎地提出异议:“书记,这个调整……是不是再斟酌一下?廖文波同志分管刑侦治安以来,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破了不少大案要案。而且,县长那边……对文波同志也是很看重的。”

不提还好,一提“县长看重”这四个字,田嘉明心头那股被“告密”的邪火“噌”地一下就冒了起来。他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声音也冷了几分:“老万!廖文波能力是有,但他太年轻!需要多岗位锻炼!让他分管后勤保障和办公室,也是全面培养!这怎么叫不重视?至于县长看重谁,”他话锋一转,带着一丝敲打的意味,“那是县长的事!我们公安局内部的分工调整,是局党委的职责范围!不需要事事都去请示县长吧?”

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直视着万金勇,语气带着压力:“当前县里正在大力清理小金库、规范罚没款管理,这是中心工作!让文波同志去抓后勤保障和涉案财物管理,正是为了把这项重点工作抓实抓好!这恰恰体现了局党委对文波同志的信任和重用!老万啊,你是政委,是党委副书记,要带头领会党委意图,维护党委权威!要讲政治,顾大局!”

万金勇被田嘉明连珠炮似的“政治正确”砸得哑口无言。他深知田嘉明个性强势,一旦决定了的事很难改变,尤其是在他明显对廖文波不满的情况下。再争辩下去,不仅无济于事。心里暗道:“也不知道,这个廖文波去找县长,不知道他去了没有!”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