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37章 两会顺利闭幕,丁刚心有不甘_媳妇邓晓阳我叫李朝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 1137章 两会顺利闭幕,丁刚心有不甘

第(2/3)页

。但是,他强调了,只是提一句,没有绝对把握,让你别抱太大希望。”

丁刚紧绷的神经瞬间松弛下来,一股巨大的疲惫和劫后余生的庆幸涌上心头,略显感慨的说道:“有希望就好!有希望就好!周书记肯开这个口,就是天大的恩情!大周啊,我这当大哥的谢了!”

周海英摆摆手,重新拿起那支雪茄,却没有点燃,只是放在鼻下嗅了嗅烟草的醇香:“谢我干什么?要谢就谢朝政书记。记住,这事还没完。朝政书记的话,于书记听进去多少,是给你个副政委,还是只保留个虚职,都难说。另外,该备的礼……”他意味深长地看了丁刚一眼,“朝政书记这个级别,钱不合适。得花心思,找点他喜欢又拿得出手的东西。这个,你自己琢磨。”

丁刚用力点头:“我懂!放心,我一定办妥!绝不让您和周书记为难!”

而东原市人民礼堂内,市“两会”正在召开。下午的分组讨论时间,市委书记于伟正在市委秘书长郭志远和郑红旗的陪同下,走进了曹河县代表团所在的会议室。

代表们早已在座,看到于伟正进来,纷纷起身,热烈的掌声瞬间响起。于伟正面带温和的笑容,步履沉稳地走到会场前方,与坐在前排的几位代表一一握手。曹河县代表团团长、副市长兼曹河县委书记郑红旗引导于伟正和郭志远在预留的主位就坐。

“同志们,请坐。”郑红旗主持会议,声音洪亮,“今天下午,市委于书记在百忙之中,亲自来到我们曹河县代表团,听取大家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建议,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特别是于书记本人对我们曹河县工作的重视和关心!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于书记的到来表示欢迎!”

掌声再次响起,于伟正微微欠身致意。

郑红旗接着说道:“下面,就请各位代表围绕张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结合我们曹河县的实际,畅所欲言,谈认识、提建议。”

几位来自不同行业的代表先后发言,内容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改革、农业结构调整、乡镇企业扶持、农田水利建设等方面。发言的代表都做了准备,讲得有条理,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工农贸并举”发展思路表示赞同,并结合曹河实际谈了些具体想法。

于伟正听得非常认真,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偶尔抬眼看向发言的代表,目光平和专注。待几位代表发言完毕,郑红旗看向于伟正:“于书记,您看……”

于伟正点点头,放下手中的笔,环视全场,声音沉稳而清晰:“红旗同志,还有在座的各位曹河县代表团的同志们,刚才几位代表的发言,我都认真听了。大家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认识是深刻的,提出的意见建议也是结合曹河实际的,讨论得很好,也很热烈。”

他顿了顿,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放下杯子时,脸上的温和收起了几分,多了些凝重:“人大代表,代表的是人民。我们讨论问题,最终要落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那么,曹河县当前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是什么?我看,大家心里要有本明白账,思路必须清晰。核心问题,就是我们的国有企业!”

这话一出,会场的气氛明显凝滞了一下。代表们脸上的表情各异,有深以为然的点头,有眉头紧锁的忧虑,也有低头不语的沉默。曹河是工业县,在座的不少代表本人就是国企负责人,或者家属在国企,这个问题戳到了痛处。

于伟正没有停顿,继续往下说,语气平缓却字字清晰:“同志们啊,情况我们都清楚。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在不断下降,这是事实。但同时,群众的需求在增长,消费能力也在缓慢提升。这说明什么?说明市场在变化,说明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在市场中的份额在增加!民营企业机制灵活,船小好调头;乡镇企业土地和人工成本低,负担轻。反观我们的国有企业,历史包袱重啊!职工的养老、医疗,企业办社会的职能,还有体制机制带来的管理成本,都像沉重的担子压在身上。此消彼长,就造成了今天这个局面。这不是哪一个人的责任,是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结构性矛盾。”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郑红旗和几位来自国企的代表:“红旗同志刚才也介绍了曹河县国有企业的基本情况。三分之二亏损,剩下的三分之一也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点,真正优质的企业屈指可数啊。同志们,这并非曹河县独有的个别现象,而是全省乃至全国国有企业普遍面临的困境,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阵痛。”

“为什么要改革?我在东洪县调研时也谈过这个问题。”于伟正的声音带着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国有企业确实为我们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的市场环境、新的竞争方式,使得国有企业在整体上已经处于一种劣势。东洪县石油公司事件大家应该都听说了,暴露出的问题,固然有管理上的漏洞,但更深层次的,是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本身存在的弊端。”

“对于这些问题,市委市政府一直在积极想办法,也在借鉴国内外的经验进行探索。”于伟正列举道,“股份制改造、引入战略投资、股权激励调动积极性、降低生产成本……这些都是可能的路径。但是,”他加重了语气,目光变得锐利,“今天,我要给大家打一剂预防针——危险并没有解除!破产这条路,是客观存在的!”

会场里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代表们,尤其是来自国企的代表,脸上都露出了凝重甚至震惊的神色。东北地区一些国企破产的消息,他们也有所耳闻,但从未想过这把火会这么快烧到东原,烧到曹河。

“大家看新闻,东北已经有不少竞争力弱、同质化竞争严重的国有企业走向了破产的道路。”于伟正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这不是危言耸听。对于曹河县那些产品缺乏竞争力、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企业,破产恐怕是难以避免的归宿。当然,市委市政府会努力争取一个窗口期,鼓励企业自救,也会协调银行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提供必要的贷款支持。但是,同志们,”他环视全场,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清醒,“当企业完全丧失造血功能,银行基于风险考虑不愿再提供贷款时,单靠政府输血,是化解不了根本矛盾的!大家对此要有充分的心理预期。”

这番话,代表们面面相觑,会场气氛瞬间变得压抑沉重。大部分代表,尤其是国企代表和县里的干部代表,原本以为于伟正此来是加油鼓劲的,没想到迎头泼来的是一盆冷水。破产?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铁饭碗被彻底打破,意味着大批工人可能失去生计!这在东原市的历史上,还从未有过先例。

于伟正侧过身,看向身旁脸色同样凝重的郑红旗:“红旗同志,现在企业间的贷款拆借,具体是怎么解决的?”

郑红旗深吸一口气,如实汇报:“书记,我们梳理过。目前,银行基本已经停止向县里的亏损国有企业提供新增贷款。企业维持运转,主要靠……靠相互之间的拆借周转。”

“相互拆借?”于伟正眉头紧锁,“这就是典型的三角债、四角债嘛!这个问题必须坚决、及时地遏制住!否则,债务链条越拉越长,越缠越乱,最后只要有一家企业资金链断裂破产,整个链条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崩塌!后果不堪设想!”

他重新转向代表们,声音带着一种穿透力:“同志们,南巡讲话的精神核心是什么?就是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根本原则,就是要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还是回到我刚才提到的话题上:企业必须做好自救的准备!破产,没有被排除在选项之外!一旦企业无法通过自身努力扭亏为盈,无法适应市场竞争,那么破产清算,就是市场经济法则下必然的选择。这个道理,大家必须认清!”

于伟正讲完话后,会场里没有立刻响起掌声,只有一片沉重的寂静。代表们,特别是那些来自国企的代表,脸上写满了忧虑、迷茫甚至一丝恐慌。他们想过企业可能会被兼并重组,可能会下岗分流,但从未想过“破产”这个冰冷的字眼会如此清晰地砸在面前。许多代表的家属、亲戚就在这些国企工作,端的是“铁饭碗”,破产意味着什么,他们心里清楚。

短暂的冷场后,郑红旗率先鼓起掌,代表们也陆续跟着鼓掌,但掌声明显稀落,透着复杂的心绪。

分组讨论结束后,郑红旗自然要送于伟正离开。两人并肩走出会议室,郭志远秘书长稍后几步跟着。

于伟正走在前面,没有寒暄,直接切入核心问题:“红旗啊,曹河县这个三角债的规模,到底有多大?”

郑红旗心里一紧,知道瞒不住也没必要瞒。他略作沉吟,坦诚道:“伟正书记,根据初步统计,曹河县国有企业相互拖欠形成的三角债规模,保守估计在两亿元以上。而且……这基本上已经形成了死循环,很难解开了。比如县机械厂,算是我们最大的厂子,以前主要搞农机具制造加工,还能组装农用三轮车。但这几年,大厂竞争激烈,价格压得低,三轮车业务基本停了。积压的零部件和成品占压了大量资金,欠上下游的钱就超过了两千万,现在已经是资不抵债。前任李显平同志在任时,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