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47 章 周卫华上门求援,于伟正肯定东洪
第(1/3)页
晓阳一边拧着抹布,一边对我说:“明天晚上,和市政府秘书长方建勇一起吃饭,香梅书记也要参加!”
我正低头翻看一份东洪县工业项目进展简报,头也没抬:“嗯,知道了。下午在市财政局开完预算协调会,散会时方秘书长已经跟我提过了。”方建勇兼任市财政局长,是市里名副其实的“财神爷”,实权派干部,他的饭局,分量自然不轻,我和晓阳,都知道方建勇也是东原年轻干部里极为有潜力的一位,也是有意加深感情的。
晓阳拿着抹布,仔细擦拭着客厅里那张旧书桌的边角。这里是市委大院家属院分给晓阳的一套两室一厅,房子不大,陈设简单,胜在位置便利,离市委大院只隔着一条马路。
市委大院的住房向来紧张,能分到这套“中转房”,还是因为晓阳作为市政府副秘书长,位置关键,普通干部已经无法再分到新的住房,所以市政府对机关后勤保障抓得紧了些。但这房子是“岗位房”,明确了“人走房退”。
“市委也要搞集资房了,”晓阳直起腰,甩了甩手上的水珠,“位置定在西边老林场那片地,昨天市委开收心会,是于书记亲自拍板的。”
我放下简报,有些诧异:“老林场?那片地方现在可够偏的,离市中心远着呢。”
“于书记昨天开收心会时说了,”晓阳解释道,语气带着对领导思路的理解,“现在的市区过于老旧,而且也是脏乱差,开发成本太高,规划也乱。要着眼长远,建设西区新城,把市委市政府和一些重要部门逐步迁过去,带动发展。老林场那边地皮大,有潜力。”她顿了顿,补充道,“也确实,除了市委这栋新楼还算气派,市里四大班子其他单位的办公用房,好多都是五六十年代的老建筑,又挤又破,连个像样的会议室都难找。”
正说着话,门外响起了敲门声。晓阳放下抹布去开门。
“嫂子!县长!”门口站着周卫华,他身后跟着一个年轻女子,手里提着几个鼓鼓囊囊的网兜,里面装着苹果、罐头之类的年货。周卫华以前是东洪县监察局的年轻干部,踏实肯干,后来考到了市检察院反贪局,算是晓阳和我都比较熟悉。
“卫华来了?快进来快进来!”晓阳热情地招呼,侧身让两人进屋。
周卫华显得有些拘谨,搓着手介绍道:“嫂子,县长,这是我爱人,林雪,在平安县公安局政工科工作。”林雪连忙微微躬身问好,脸上带着腼腆的笑容。
“林雪同志,你好你好。”我和晓阳都笑着回应。晓阳招呼他们坐下,倒了热茶。
周卫华坐下后,寒暄了几句,便有些不好意思地切入正题:“嫂子,县长,今天来,一是给您二位拜个年,二是……有个事想麻烦嫂子。”他看了一眼身边的林雪,“我爱人林雪,在平安县局政工科,工作倒是稳定,就是……我们俩现在两地分居,她在平安,我在市里,这要孩子什么的,实在是不方便……”
晓阳点点头,表示理解:“嗯,两地分居确实是个问题。那你们的意思是……想调到市里来?”
林雪连忙接口,声音轻柔但带着期盼:“是的,邓秘书长。我们想着,如果能调到市里哪个单位,离卫华近点,工作生活都能兼顾些。”
我插话道:“市公安局政治部?”
她犹豫了一下,补充道,“最好……最好不是公安局了。公安局事情也杂,经常加班,压力大,怕影响……影响要孩子。能去个相对规律点的部门就最好了。”
晓阳听完,没有立刻表态,而是看向我。我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心里明白,这种具体的人事调动,尤其是要跨系统、跨区域的调动,虽然对我和晓阳这个层级来说不算特别难办,但直接表态应承下来并不合适。晓阳作为联系市劳动人事局的副秘书长,瑞凤市长又分管这一块,操作空间是有的,但程序还是要分管副市长签字才行,也要找到合适的接收单位。
晓阳沉吟片刻,脸上带着温和但略显慎重的笑容:“林雪妹妹,卫华,你们的情况我了解了。两地分居确实是个现实困难,组织上应该考虑解决。不过呢,”她话锋一转,语气带着程序性的严谨,“现在市里各单位编制都卡得比较紧,进人程序也规范。特别是伟正书记刚来不久,对干部人事工作要求很严。你们也知道,新书记是组织部长,他的脾气秉性,大家还在摸索适应阶段。这样吧,我先了解一下市里相关单位的人员需求和编制情况,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岗位和机会。你们也别着急,有消息我第一时间告诉卫华,好吧?”
晓阳的话向来滴水不漏,既表达了关心,又留足了余地,没有大包大揽,符合她的身份和处事风格。
林雪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很快掩饰过去,连忙点头:“谢谢秘书长!让您费心了!”
晓阳像是想起了什么,问道:“对了,林雪,你带个人简历了吗?方便的话给我一份,我也好跟相关单位沟通时有个依据。”
“带了带了!”林雪赶紧从随身带的包里拿出一份叠得整整齐齐的简历,双手递给晓阳,说道:“秘书长,还有我在政工科以前写的文章,在《人民公安报》,还发表过!”
晓阳接过来,认真翻看了一下:“哦,公安校毕业的?科班生啊。以前在派出所干过?”
“是的,秘书长,”林雪回答,“在城关派出所干了两年户籍和内勤,后来才调到县局政工科的。”
“嗯,政工工作也不容易,上传下达,材料报表,党建学习,事情多而且很杂。”晓阳点点头,又简单问了几个关于她现在工作内容的问题,林雪都一一作答。
又闲聊了几句家常,周卫华和林雪便起身告辞。晓阳从里屋拿出两盒包装精致的点心,塞到林雪手里:“大过年的,空手来就行了,还带这么多东西。这两盒点心带回去尝尝,一点心意。”
周卫华推辞不过,只好收下,连声道谢后离开了。
关上门,我拿起扫帚开始扫地,随口问道:“瑞凤市长分管劳动人事局,你又是副秘书长联系这块,跟瑞凤市长打个招呼,再让人事局协调个接收单位,应该不难吧?林雪也是科班出身,业务能力看着也不错。”
晓阳拿起抹布继续擦桌子,头也不抬地说:“事情是不大,操作起来也不复杂。现在市里各单位确实也缺年轻干部,林雪的学历和专业背景也符合要求。但是,”她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清醒的考量,“咱家不是组织部,我也不是人事局长。人事调动,最终是要落实到具体接收单位的。林雪调过来,紧接着很可能就要怀孕生子,产假哺乳假加起来时间不短。我得先摸摸底,看看哪个单位眼下确实缺人,又能接受这种情况的干部。万一没单位愿意接,或者强塞下去,人家表面接收,背后给脸色看,对林雪发展也不好。再者说,答应得太满,万一中间出点岔子办不成,反而显得我们说话不算数,影响不好。话别说满,事别做绝,留点余地总是好的。”
我点点头,晓阳考虑得很周全,这是她从小耳濡目染历练出来的谨慎。
晚上洗漱完毕,晓阳披散着湿漉漉的头发,嘴里含着牙刷,白色的泡沫糊了一圈,平日里干练的秘书长形象荡然无存,显出几分居家的慵懒和可爱。她一边刷着牙,一边含糊不清地问我:“明天下午去给于书记汇报工作,重点想好了没?”
我躺在床上,想着汇报提纲:“主要还是围绕县里‘四大工程’的推进情况,特别是工业开发区的进展和几个重点项目的落地。农业结构调整,平水河大桥修复进度,还有民办教师转正和减轻农民负担的举措,这些也都是重点。”
晓阳漱了口,擦着嘴走过来,掀开被子躺下,枕着我的肩膀,声音带着一丝睡前的慵懒和洞悉:“其实啊,什么‘四大工程’、‘五个平安’、‘四个临平’,这些口号提法,本质上都不重要。事实如何,有时候也不见得是最关键的。伟正书记这样的领导,最看重两点:第一,你是不是在真抓实干,有没有行动,有没有进展;第二,你的‘干’,是不是有章法,是不是符合他提出的方向和思路。他以前是省委组织部长,是管干部、管方向的,不是具体抓业务的。懂业务的领导往往喜欢事无巨细地管,不太愿意放权。而像伟正书记这样懂用人的领导,更看重的是干部有没有理解透上级精神,有没有把精神转化为符合本地实际的具体行动。他提的‘三学’活动,就是抓手。你得围绕这个来汇报,重点讲清楚东洪县是怎么通过‘三学’,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找到办法、推动工作的。让他看到,你们不是蛮干,而是在他的思路框架下,结合东洪实际,有章法地干,起码思路上有变化。”
晓阳盖上被子,一脸认真的看着我说道:“三傻子啊,其实啊大多数人啊,是不懂领导的业务,而不是领导不懂业务!管好人就是最大的业务。”
晓阳的话如同醍醐灌顶。我侧过身,看着她近在咫尺的脸庞,昏暗的灯光下,她的眼睛亮晶晶的,整个人带着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