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 1152章 魏昌全强行摊牌,田嘉明知道真相
第(2/3)页
降得快,麦苗容易受冻害。特别是弱苗,更扛不住。等这股寒潮过去,等个两三天,气温稳定回升了,到了3度以上再小水缓浇返青水,配合着追点氮肥。记住啊,千万别大水漫灌!这地现在看着湿,下面冻土层还没完全化透,大水一冲,容易沤根,那就麻烦大了。”
“哎,明白明白!小水缓浇,不漫灌!”黄志修连连点头,对身边一个年轻村干部交代,“记下来,回去马上在大喇叭上通知各家各户!”
我站在田埂上,听着冯国斌专业细致的讲解。在农业生产上,我是个外行,深知外行指挥内行的危害。所以,多看,多听,少说。我指着旁边一块规划出来的田地问:“这块就是准备套种西瓜的试验田?”
“是啊,县长!”黄志修赶紧回答,“按县里和冯局的规划,选的都是沙性土、光照好的好地块。种子和地膜都联系好了,就等节气到了下种。”
“好,”我点点头,“这是新尝试,技术指导一定要跟上,多跟咱们农技站的同志沟通。成功了,就是给乡亲们增收趟出一条新路。”
向建民表态道:“县长放心吧,我们现在是两手抓,一手抓三学活动,一手抓生产啊。”
离开城关镇,两辆车又颠簸着驶向马关乡。平水河水库的修建工地,远远就能看到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巨大的工地上,简易的工棚区已经搭建起来,冒着袅袅炊烟。几口大锅支在露天的河堤旁边,几个大爷正忙碌着准备午饭。工地各处,鲜红的横幅迎风招展:“深入开展‘三学’活动,争当水库建设排头兵!”、“学讲话、鼓干劲,确保汛期前完成主体工程!”、“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建设东洪利民工程!”
马关乡党委书记林晓松,恰好在人事冻结前解决了正科级待遇,此刻干劲十足,小跑着迎了上来,脸上带着兴奋的红晕:“县长!黄县长!各位领导啊,你们比预想的到了晚些,群众已经准备吃饭了!”
县水利局局长韩冰指着工地的核心区域汇报:“县长,目前进展顺利。东投集团资金保障非常到位,工程款都是按时拨付。咱们县里统筹了人力投入,大家干劲很足,特别是配套的水厂和管网铺设工程,已经全面铺开啊。按照这个进度,只要天气配合,汛期前完成主体基础工程的目标,是有把握实现的。”平原地带修水库,技术难度相对小,核心就是拼人力和投入。
林晓松在一旁补充道:“县长,我们乡党委研究,打算趁热打铁,在参与工程建设的义务工队伍里也开展‘三学’活动宣讲!激发大家的干劲和主人翁精神!您看……”
我微微皱了下眉。林晓松的积极性值得肯定,但政治敏感性有些过头了。“晓松同志啊,‘三学’活动方案里明确了学习范围是党员、干部和职工。义务出工的群众,主要是感谢他们的奉献精神,保障好他们的生活,确保施工安全。学习活动不宜擅自扩大范围,更不宜搞形式主义。把精力集中到保障工程顺利推进上来,这就是最大的讲政治,就是践行‘三学’精神最好的体现。”
黄修国也适时插话:“对,可以在工地上架两个高音喇叭,放放广播,播报点时事新闻和施工安全注意事项,让群众在劳动间隙了解国家大事,也增强安全意识,这就挺好。”
林晓松脸上的兴奋劲儿褪去一些,显得有些尴尬,连忙点头:“是是是,县长和黄县长的指示很及时!我明白了,我们马上调整,确保精力不分散!”
副乡长李亚男也在现场,她穿着朴素,头发简单地扎在脑后,显得很干练。她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道:“县长,还有个情况想反映一下。现在‘三学’要求的学习任务确实很重,党员干部白天忙工作、忙工程,晚上还得集中学习、抄笔记,精力实在有点跟不上。能不能……”
我理解基层干部的辛苦,尤其是像基层这样的情况就道。“亚男同志啊,你反映的情况我知道了。学习关键在入脑入心,不在抄了多少笔记、开了多少次会。县里会研究,要求各级党委和各支部注重学习实效,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比如结合具体工作研讨、案例分析,避免形式主义,减轻不必要的负担。总的原则是,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工作,不能因为学习影响了正常工作开展,更不能搞成负担。”
临近中午,几辆车离开喧闹的工地,准备返回马关乡政府。恰逢马关乡大集,通往乡政府的道路两旁挤满了赶集的群众和各种摊贩,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路旁的小饭馆里也坐满了人,不少是辛苦了一上午、改善伙食的出义务工的乡亲。车子行驶缓慢。前面带路的乡政府车辆遇到人流拥堵,司机习惯性地按响了喇叭,尖锐的笛声引来路边不少群众侧目,眼神复杂地看着这几辆“官车”。
我立刻对前座的杨伯君说:“告诉前面,不要按喇叭!慢慢开!”
杨伯君赶紧摇下车窗,探出头大声招呼前面的车停下,然后跑过去通知了林晓松。林晓松一脸懊恼,连连点头道歉。
到了乡政府大院,林晓松又要引我们去会议室:“县长,我们乡‘三学’活动的阶段性总结和下一步计划材料都准备好了,请您审阅指导……”
我摆摆手,打断他:“会议室就不去了。你们把精力用在刀刃上,把平水河水库这项县里的头号工程保障好、协调好,不出安全事故,按期推进,这就是最实在的成绩,比写几份汇报材料好啊。饭就在你们食堂简单吃点,吃完我们还得赶回县里。”
食堂的饭菜很朴素,但热乎干净。匆匆用过午饭,我们便驱车返回县城。
回到县委大院办公室,我处理了几份积压的文件。刚端起茶杯想歇口气,桌上的电话又响了。接通知后是临平县委书记吴香梅打来的。
“李大县长,没打扰你吧?”吴香梅的声音带着笑意,透着一股熟络。毕竟在平安县安平乡,她是书记,我是乡长,搭过班子。
“香梅书记,您好您好!刚下乡回来。您指示!”我笑着回应。
“指示可不敢当!你们是先进典型,我们是要来取经的!”吴香梅语气轻松,“听说你们东洪的‘三学’活动搞得风生水起,特别是公安局那块,周组长说成了全市的标杆!我们临平可是挨了批啊,压力很大啊!这不,市委‘三学办’要求我们组织党政班子来你们这儿学习先进经验呢!你看什么时候方便,我们过来好好学学?”
我心里明白,这种学习久了之后就成了请客吃饭了。我客套道:“香梅书记您太谦虚了!我们就是按市里部署要求,按部就班抓落实,哪有什么先进经验值得学习?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还有很多不足要改进。”
“哎,朝阳你就别藏着掖着了!”吴香梅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们东洪这一搞,可是把全市的学习标准都拉高了,让我们这些兄弟县有点措手不及啊!这门槛抬上去了,我们要是跟不上,年底考核脸上可不好看喽!再说了,这次可是指导组周组长亲自点将,要求我们来的,不来学习取经,恐怕下次通报批评的名单里,我们临平,包括平安都得榜上有名。友福那边估计也快给你打电话了!”
她的话里带着的酸涩和无奈。我听着,心里也泛起一丝复杂的滋味。曾几何时,临平、平安这些县,在东原市委书记钟毅主政时期,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梯队,风光无限。如今新书记于伟正上任,大力推动“三学”,周海英借势而起,评价标准似乎也在悄然变化。这种“一朝天子一朝臣”带来的微妙变化,身处其中,感受尤深。我深知被通报批评的滋味,东洪过去也没少经历。
“香梅书记言重了啊。这样,这活动啊才搞了几天嘛,那里有什么经验,这样,我们梳理一下,立刻向您汇报。您看需要哪方面的材料,我们提前准备,绝不让临平的同志们空手而回。具体时间,让两边的办公室对接!”我诚恳地回应。
“行!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那就等你们消息!”吴香梅的声音听起来轻松了一些。
放下电话,我揉了揉眉心。官场上的迎来送往、学习交流,也是重要的政治任务和人情世故,不走动倒是显得孤傲了,走动多了就是高调了。
与此同时,东洪县公安局局长办公室内,气氛却颇为热络。田嘉明正热情地接待着两位特殊的客人:王曌和商晨光。王曌如今是龙投集团名义上的掌舵人,商晨光则是周海英最信任的助理。两人此行的目的,正是为了即将在供销社黄金位置开设的“龙投家电专卖部”。
“田书记啊,海英哥这次能重回体制,还进了‘三学办’指导组,担任组长,真是太好了!”王曌笑容明媚,言语间满是钦佩,“以他的能力和人脉,再加上这个位置,以后对我们龙投在东原的发展,肯定能提供更大的支持和便利!”
商晨光也笑着附和:“是啊,田书记。周总一直说您在东洪公安这块干得扎实,是能独当一面的大将。以后咱们都是合作伙伴了,互相帮衬,前景广阔啊!”
田嘉明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