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新版素子传送模块_未来工程师组团抵抗末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五章新版素子传送模块

第(3/3)页

上的时候,元器件自动发生了位移,就如同自己产生了意识一般,在做微小的位置调整。一切都调整完毕后,元器件不再移动,并且渐变成了红和蓝两种颜色,贴在正面的是红色,贴在背面的是蓝色。紧接着板子从二维的状态变成了三维状态,在我脑海的想象中旋转了起来,旋转的速度非常的缓慢,这给我了足够的时间去分析这样的布局是否合理。在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后,我对极个别的器件做了调整,最后决定就以这样的摆件布局作为新素子传送模块PCB图的第一版。

在大脑没有忘记刚才所想象的摆件布局之前,我争分夺秒的在工作站上画图,期间大脑中浮现的图像不断与实际绘制的PCB图进行对比。差不多每隔5秒,脑海中就会闪现出想象的PCB图画面,只有频繁的闪现才能尽可能长时间保留这种临时想象的画面。我的大脑进入了高度紧张的状态,我可以感觉得出自己身体的部分机能进入了待机模式,体温在逐渐的下降,而呼吸却在逐渐地加快,身体里的血液正加速向大脑供氧。

这种高度集中的状态一直持续将近了1个小时,才把大脑中的图像完美的复制到了工作站上。摆件完成后,我依旧没有任何放松的意思,趁着现在状态好,我紧接着继续布线的作业。一个好的摆件可以大大降低布线的难度,可即便如此,素子传送模块这样比较复杂的板子也没那么容易布线。我将板子设置为24层板,顶层和底层用作摆放元器件,中间的22层走超高速信号线,每隔一层都会穿插一层电源层或地层,电源层和地层按照习惯我都设置为了内电层。新版的素子传送模块用到的电源分为模拟电源和数字电源,按照电压级别的不同又分割为很多块。地则分为数字地、模拟地、功率地、信号地、机壳地。由于所用到的电源和地的种类繁多,设计起来比较困难,就我的经验来看,将电源层和地层设置为内电层是合理的做法。

根据以往的设计习惯,在PCB布线的时候,我会先从主要的芯片开始布线,而主要芯片往往有上百个引脚,我会先从电源和地的引脚开始布线。把所有的电源和地都布置完成后,再回头处理信号线。其中布置电源线和地线就是很大一门学问了,根据计算可以知道每一路将会走的电流大小,根据电流大小和板材铜厚可以计算出所需要的线宽尺寸,布线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合理的线宽尺寸来作业。而地线的布线规则更为复杂,各个种类的地要严格区分,不然会产生各种意想不到的故障,尤其是信号地,根据信号频率不同来选择是单点接地还是多点接地,同时跟地线的长度也有关联。地线如果能设计的好,就能尽可能提高板子的抗噪声能力,降低EMI和EMC,提高板子功能的稳定性,这一点也是这套新素子传送模块所追求的。

这种24层板子的PCB布线显然不是一两天之内能搞定的事情,不过反正要等程矢的仿真结果,也要等牛工拿到样片,所以我也就没有必要那么急。可是明知无需着急,亢奋的状态并没有让我停下来的意思。我不断的连着粗细不同、色彩斑斓的各种线条,线条折来折去,纵横交错,相互叠加,与之前看程矢绘制的PCB图有种异曲同工之妙。如果把工程师比作画家的话,那么摆件就是画底稿,连上各种颜色的线条就像是给底稿上色一般。艺术家们在灵感来临时的感受应该和我现在的感觉是一样的,处于极度亢奋的状态,精神高度集中,手速跟不上思考的速度,恨不得自己再多几双手。

即使摆件做得再好,面对这种比较复杂的板子,在布线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不少问题。线没有地方可以走,或是绕来绕去不好看,我就重新调整了元器件的位置,往往调整一个元器件会影响到一大片的元器件,所以不得不进行大面积的调整,这也是PCB布线耗时的一个地方。这几天不知道是没有人进来实验室,还是我根本就没有察觉,反正我觉得我一个人闭关在实验室里画图,没有受到任何外界干扰。

经过几天的不懈努力,新版的素子传送模块PCB图终于大功告成。保存好工程文件,邮件发送给牛工叫他审阅后,我累趴在了折叠床上,我觉得我需要用一整天的时间来补觉。整个人就像高速运转了几天的电机,突然断电停止了运行。体温就如同被喷了急冷剂一样瞬间冷却,大脑也不再充血,进入了睡眠模式。

这一觉,我做了一个很长的梦,梦见的是朱雀和年轻时的袁天刚、李淳风。以前的梦做的都很模糊,连人物的脸都看不清,甚至一醒来就忘了,而这次出现在我梦中的人却是清晰可见,五官分明。醒来之后仍记忆犹新,就像是亲身经历过的一样。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